首頁>科學>

有了6500萬年前的前車之鑑,人類對於近地天體還是比較恐懼的,因為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恐龍,就是因為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到地球表面,直擊撞擊產生的瞬間破壞力以及後續的影響,讓恐龍以及大部分物種滅絕。當然恐龍的滅絕實際上是給了哺乳動物發展的空間和資源,而人類的出現也得益於此。

目前我們也是非常懼怕這樣的災難降臨,因為當前人類無法應對地外天體撞擊,不想再步恐龍的後塵。但是奈何太陽系內的天體碎片太過於繁多,在太陽系形成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天體系統還沒有區域穩定,大量的天體相互撞擊,帶來了很多的天體碎片。小行星在太陽系內主要的聚集地是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但是也有部分小行星它的近日點要小於一天文單位,遠日點大於一天文單位。

這就意味著這樣的小行星是和地球的公轉軌道有交集的,那麼就必然存在相撞的可能性。科學上對於潛在威脅近地天體(PHO)有這樣的定義,當小行星的最小軌道交匯距離(MOID)小於等於0.05天文單位,直徑大於等於150米,這樣的小行星被認為是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需要科學家非常的關注監測。

道理很簡單距離地球較近意味著和地球相撞的機會大,尤其是在受到引力干擾的情況下,小行星的軌道容易改變。其次就是體積越大的小行星,一般品質就越大,那麼撞擊到地球表面上破壞力非同一般,至少會造成區域性的破壞。

2020年已經悄然過去了四分之一,發生的一件件大事,讓我們意識到人類也是非常脆弱的。每年都會有大量的近地天體飛掠地球,而今年最受矚目的是小行星1998OR2,被永久編號為52768。這顆小行星的直徑在1.8~4.1公里,會在4月29日的時候飛掠地球,距離地球最近0.0420483天文單位,大約是629萬公里相當於16.5個地月平均距離(38萬公里),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速度可以達到8.7公里每秒,無論是速度上還是體積上都不容小覷。

3月24日拍攝到的小行星1998OR

當然可以很確定地說,這顆小行星今年會平穩地飛臨地球,並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但科學家比較擔憂它的多次迴歸:

2031年5月18日:距離地區最近的時候0.1271139天文單位,大約是1900萬公里,相當於50個地月距離;2079年4月16日: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0.0118494天文單位,大約是177萬公里,相當於4.6個地月距離;2090年5月17日: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0.1149833天文單位,大約是1720萬公里,相當於45個地月距離。

由此可知,最危險的時刻是在2079年,因為在那一年1998OR2這顆小行星會距離地球比較近,如果受到干擾很可能會發生軌道的變化直奔地球而來。天體撞擊事件從時間和空間上來看是無法避免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儘快的發展自己的科技,未來面對地外天體撞擊可以更好地解決,而不至於全軍覆沒。恐龍走的老路,人類都發展出智慧文明了,還是不要重複的好。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不能用望遠鏡看太陽?看看這個豬眼的下場,你還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