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20年2月5日:全球200多名頂級科學家聯署釋出報告稱,多重重疊的氣候危機可能會使地球陷入全球系統性崩潰,它們正在發生,並將繼續惡化;

日本海灘頻現深海魚,專家疑反常現象或預示自然災害發生;

北極甲烷大爆發,整個北極地區的永久凍結帶正在快速融化,甲烷釋放量的增長可能會加速氣候的變化,成為一種緩慢運轉的定時炸彈;

經地質學家勘探,日本的國土正在向美洲方向移動並呈現下沉趨勢;

中國、日本、美國等多地地底活動開始頻繁,這顯示了地殼活動又到了一個活躍期,尤其美國的黃石公園一座超級火山,震動頻率加快,平均每天在地底震動30多次,如果重蹈65萬年前的悲劇,漫天灰塵將籠罩整個地球,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意味著,第六場地球生物大滅絕來臨……

2020年開年伊始,世界性疫情大爆發。據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表示,截至2020年3月9日, 疫情已迅速蔓延至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1.1萬。 佔世界人口大國印度疫情成為最大不確定性,一旦大規模蔓延,將成為世界性人道主義災難,更加重創全球經濟。

2020年3月9日,國際油價史詩性大跌31%,創近30年最大跌幅,石油每桶比礦泉水還便宜;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歷史性跌破1%;美股深夜熔斷,上一次熔斷在1997年;

歐州經濟停擺,疫情前歐洲已經處於經濟衰退邊緣。本來在2019年,歐元區19國GDP增長率只有1.2%,歐盟18國GDP增速僅為1.4%,創下近年來新低。

波瀾壯闊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世界性經濟危機悄然而來;

美國緊急招回本國海外公民,俄羅斯大規模徵兵……

山雨欲來。

黑天鵝頻現,形成一個一個導火索,引發世界性大動盪。

不要小看這些導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由看似平常的薩拉熱窩事件所引發。

那麼,2020年開年的世界性大動盪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底層邏輯呢?

真正的原因,是全球的政治鬥爭、經濟鬥爭、甚至意識形態的鬥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 世界主導權的爭奪、石油戰爭、貨幣戰爭、地緣政治鬥爭、經濟體轉移鬥爭等等,不一而足且極其複雜地交織一起,形成不穩定的狀態。特別是全球經濟潛在爆發危機的可能性,已經達到難以控制的程度,象極了快要吹爆的氣球,一個小小的針尖就可能帶來巨大的震盪!

其實這個針尖的力量就是來自經濟的作用力!

黑天鵝頻現,經濟才是原作用力,也是真正本質性的底層邏輯。

參悟了這些,就有了如何在波雲詭譎的局面裡一飛沖天的方法論。

回溯歷史會發現,世界是存在著週期性的。比如物種大滅絕的時間是其規律性,每隔3000萬年左右就會發生一次物種大滅絕,原因是週期性的隕石撞擊導致;比如太陽黑子的週期性變化,這種變化會連帶影響到地球氣候的週期變化,而氣候的週期變化又會影響到農業收成的豐歉,間接對經濟產生連鎖性影響,這種週期性人類已經有所發現,就象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反映的是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週期性規律。這些規律是可以觀察得到、並能被反覆驗證的。

自從人類市場經濟進入規模化飛速發展的軌道後,經濟也同樣也相伴相生著週期性的金融危機,1987年到1988年的第一次經濟危機開始,1997年到1998年又爆發第二次經濟危機,兩者相差10年,第三次經濟危機則始於2007年至2008年,同樣相差10年。到了2018年又是新的十年週期,從2018年始其實已現端倪,只不過不明顯而已。為什麼2018年不明顯,是因為進入新世紀以來,新技術帶來新的投資和新的需求,推動經濟在更高的水平上實現供求平衡,從而拉長了整個週期。另一個原因是全球化程序,使得全球經濟的市場容量變大,消化過剩產能的能力提高,也在相當程度上拉長了經濟週期。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大震盪歸根結底是,全球經濟大震盪。

所以,找到底層邏輯,我們可以開始作頂層設計。

因為目前這樣的世界局面,中國必然也已經受到衝擊,無法脫身世外,相反,中國正在成為這場大變局中最大的變局!

抗擊疫情在全球率先取得重大成效、快速推進超過30萬億的“新基建”、率先提振經濟重回軌道,強力崛起的中國正站在世界主導格局的制高點上,如果正確應對不僅會直接影響到世界經濟主導格局,一定還會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里程碑事件。

那麼,如何做到應對得當呢?

就是要緊密關注世界動態,不為任何變化所動,彎下身子做好自己的事情。

解決思想,發展經濟,大國擔當!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大到國家,小到企業,沒有價值觀,不符合最底層的發展邏輯,遲早會滅亡,古往今來,莫不如此。

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觀。

千百年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夢想始終是人類的心中長明燈,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體現促進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道德情懷和責任擔當,站在全球的高度,能展現超越國家、民族和意識形態的“全球觀”。

我們需要彎下身子做什麼呢?

就是以經濟為軸心,將與經濟因素有關的各個因素賦能。進一步說,就是解決思想、解決思想、我們需要進行更徹底的思想解放,所以說中國需要進入解放思想後的新時代。

新時代的重點反而是最樸素的原生態問題,但卻是核心問題和原點問題。

一、繼續推進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大力發展經濟的前置條件。

不僅要今天的金山銀山,還要明天的綠水青山。這是政府明確提出的戰略思想。加快對生態文明的體制改革,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在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戰役的同時,有效推動市場執行、資源利用和產業發展之間的協調發展。這從深入實施的“水十條”、“土十條”一見端倪,事實上更大的隱性工作也已經開展,比如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這在政府“十三五”規劃中已經明確提出,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也已經佈署。

環境保護刻不容緩,這是世界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副作用,是世界性難題,美國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中國卻在逆行,體現大國擔當的思想體。

二、關鍵解決國內民生問題。

民富則國強,國強則世界強,這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然路徑。

無論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引導新的需求,其核心點是民生問題。因為民生不解決,中國的消費市場就不會有源源不斷的源動力,就不會存在消費升級,因為這是解決魚與漁的問題。

民生是什麼?

就是人民的生活水平,解決民生問題,就是讓人民吃得越來越好,住的越來越舒心,所處的環境越來越象花園,穿的越來越時尚,社會風氣越來越平和,以充分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做到這些,可以側重點在於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以及與環境和資源協同度更好的經濟形態。這才是解決之道。

我們要的高品質發展必然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高品質發展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核心仍然放在民生。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加強基本民生保障,及時化解社會矛盾,這些基礎性工作正在有序落實。

現在的房地產調控,表面上是體現於金融風險的防控,背後仍然是對老百姓安居樂業的訴求的迴應。既不能讓房價像脫韁的Mustang一樣上漲,給消費帶來擠出效應,對實體經濟帶來損害效應,對固定資產投資帶來扭曲效應;也不能任由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破裂的情況。我們正在構建調控房地產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老百姓住得更好、住得更舒服。

我們不要依賴於鋼筋水泥,而是農業現代化,如果運用底層思維,我們其實不難發現,農業才是能夠發揮引擎支柱作用的產業,做為世界農業大國,無論從資源、地理方面還是人文環境等,農業乃至農業現代化對中國來說都是無法跨越過去的坎。而無論是農村城鎮化還是合村並鎮,其本質都脫離不了土地改革問題。雖說土改對制度設計者要求太高,但仍然是跳不過去的。因為土改是底層的因,一旦土改這個問題得到完美的解答,釋放出來的制度紅利,可以為未來幾十年的中國經濟,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當然,政府也明確看到了這一點,因此歷史上再次轟轟烈烈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隨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項試點的落地,在改革的浪潮中拉開了序幕!而3月12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更對土地改革產生深遠影響。

讓中國人富起來的前提,一定是讓中國農民富起來。

這是解決思想的另一個不能迴避的路徑!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取決於收入的增長,收入的增長更多來自於普惠性的實體經濟。

我們需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我們要實現槓桿結構性的調整,使有限的槓桿空間更主要集中在實體經濟層面,而不是金融系統內部,也不是金融與房地產市場交易內部。當我們把主要精力都用於發展實體經濟的時候,才能真正意義上形成對品質提高的支撐,才可能在真正意義上形成對生產效率提高的支撐、對企業效益提升的支撐。

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不能過快,但也要有效滿足市場對於貨幣資金的需求,不能讓市場的資金頭寸過緊,甚至擠爆一些債務,形成一些所謂的債務違約。我們要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上,為實體經濟提供良好的股權融資渠道、社會融資渠道、信用融資渠道。並且,在融資渠道形成的情況下,讓融資規模更大、手續更加方便、成本更加低廉,從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並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合理有序增長。同時,我們要努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穩定。要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象股市,能不能再完善一些,擠出人為的水份,讓市場更合理進行配置。

三、以文化為先導,不戰屈人之兵

過去我們是文化輸入,現在要做的是文化輸出。

為什麼要這麼說?想想90年代日本最早向中國輸入的是什麼?是以影視劇、卡通為主的文化,當時風蘼國內的《排球女將》《血疑》等,打開了中國人對日本的消費視野。南韓同樣如此,其影視劇才是敲開中國消費大門的敲門磚,美容、時裝、旅遊等等,背後無不是影視開道的文化滲入開始的,年青人之所以哈日哈韓,與這些有著莫大的關聯。再看看美國,更是將文化滲透使用的登峰造極,美國大片一度成為美國的國家形象!

對企業來說,最核心的也是最終極的競爭就是企業文化的競爭,對於國家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在世界充分展現文化,其經濟滲入就難以暢通。況且,經濟大國的背後一定是有著強大的文化基因。

擴大改革開放的力度,不僅需要在經濟體制上的改革步子要邁得更大一點,不僅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作為重點,也不僅要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最主要的是要把文化輸出做為急先鋒。

做到這一點,最本質的還是要解放思想,讓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能夠百家爭鳴,減少不必要的約束力,比如,電影審查制度的適度放寬,比如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鼓勵文化創作等。

另外,不僅在企業如此,在國家層面上,正確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對於引導中國企業樹立遠大理想、培育創新精神、追求卓越品質、堅守誠信品格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中國工商業的健康發展及整體形象的塑造將產生深遠影響。

首先,為弱者付出。

正如決定一個水桶容量的,不是長板而是短板;評價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判斷標準不是強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弱者地位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公交巴士到站後會利用液壓側傾車身,方便腿腳不便的老人或殘疾人上下車;比如在所有地鐵車門上都刻有盲文告知盲人所在車廂位置;比如,政府補貼令當地窮困人群得以和醫學院博士生住在同一幢公寓。為弱者付出,這首先意味著成本收益完全不成比例的金錢付出,這些都是社會強者為弱者買單。反之,過度追求金錢效益,由弱者為強者買單,則是社會不發達的表徵。為弱者付出還意味著整個社會的精神昇華。當人道主義精神超越實用主義精神,當整個社會出現大量願意不計成本服務弱者的社會群體時,這個國家必定是發達國家。

其次,為細節付出。

注重細節品質,而非巨集大外觀,這是一些發達國家的共性。很多發達國家機場建設一般,但街頭的公廁設施堪比星級酒店;一些偏僻的小城,都可以放心直飲自來水。這些生活品質的軟實力才是發達國家心態。

最後,願意為未來買單。

一些發達國家為了一個環保理念,人們願意購買比同等汽油車貴一倍的混合動力車;為了支援綠色電力發展,在過去忍受了十年的電價翻番。一個人口僅有12萬人的小城,就有兩所大學,一百多名教授,當地為此付出的公寓改造專案通過租金回收卻至少需15年。面對這個不經濟的方案,投資者的理由很簡單:這是未來。所有這些看似沒有經濟理性的行為,實則都是為未來付出。如果一個國家的居民只斤斤計較眼前經濟利益,只願意為廉價的服務和商品買單,不意為未來做長遠規劃和投資,那這個國家很難成為真正的發達國家。

發達的建築、發達的鐵路、發達的技術,這些都只是實現目標的“商業工具”,為弱者付出、為細節付出、為未來付出,這才是發達國家共通的底層邏輯。

中國政府正在通過制度改進、促進經濟發展、持續性加大改善民生工程等方面的建設,最終目的就是實現民族復興,由弱到強,最終跨入發達國家行列。因為這是民心所向。

這些,從本質上看,當然也是文化的重要構成!

四、充分突出政府與制度優越性,解放思想再徹底一些

我們的制度優越性體現在哪裡?這次疫情中國政府已經給出了答案。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快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的制度優越性,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充分利用和發揮這種巨大的優勢,強化政府頂層設計和引導的隱性支援作用,大膽向新技術產業中小企業金融政策傾斜等進行剛性兌付。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需要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幹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大膽地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真正起決定性作用。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高品質發展作出了一個非常準確且重要的判斷:中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恰逢2020年關口,中國經濟現在正面臨著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我們只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有效提升經濟發展動力,構建和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有出路,這事關我們能否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

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那就解放思想,打下堅實而強大的物質基礎,讓中國人富起來,讓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得到世界認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全年最大的月亮來了,4月8日傍晚超級月亮將在東方天際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