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正常情況下,在天王星上大約82年才能看到一次日出,在一個軌道週期內,有42年是極晝,還有42年是極夜。不過,由於太陽距離天王星太遠,我們看到的太陽就是一個小點,絲毫感覺不到這是一顆能夠給天王星帶來熱量的恆星。距離天王星表面1萬公里的位置,溫度降低至4700攝氏度時,壓力大約相當於地球大氣壓的148萬倍,此時會形成鑽石雨。

圖片解讀:傾斜的天王星,我們可以看到幾顆衛星,還有發光雲帶

圖片解讀:2014年8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凱克天文臺觀測到的天王星風暴

天王星是如何形成的?

關於冰巨星的形成,我們還是認可核增長模型,先形成核物質,然後再聚集形成周圍的物質,最終誕生了天王星。這個說法在我們對系外行星觀測時就發現過,比如HD 149026恆星周圍就發現了一些通過核吸積後逐漸增長的冰巨星。該模型意味著天王星的形成時間可能在幾百萬年就搞定了,因為在圍繞太陽的氣體盤只能持續400至500萬年。對此,也有科學家認為,天王星的形成於原行星盤的不穩定,塵埃和氣體團塊在太陽系剛剛誕生的時候就聚集在一起,迅速變成一個巨大的冰巨星,這個模型演替的週期很短,形成速度比核吸積更快,天王星只要1000年就可以形成。

圖片解讀:旅行者2號於1986年1月25日離開月牙形天王星,距離天王星大約96萬公里

初始團塊形成之後,會迅速捕獲周圍的氣體,達到一個比較穩定的軌道品質。2005年,科學家提出了尼斯模型,認為木星和土星的運動將太陽系中大量的冰物質、氣體丟入了更遠的軌道上,距離太陽大約35個天文單位,剛剛形成的天王星以此獲得了更多的物質。

自轉軸被“撞”翻

天王星還有一個不同點就是天王星的自轉軸已經顛倒,周圍的環物質也顛倒了,這說明天王星在形成之初就遭遇過一次撞擊,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天王星。天王星相對於太陽系的黃道面傾斜角超過90度,且環結構也處於垂直狀態,目前我們已經發現天王星有27顆衛星,也處於傾斜的狀態。這些現象暗示,天王星在誕生之後不久就被一個大品質撞擊,把自轉軸都撞傾斜了。這次撞擊也讓天王星的自轉速度增加了不少,大約每17個小時自轉一次,比地球快得多。由於天王星自轉軸與公轉平面幾乎平行,在赤道特定的區域內,可以出現非常快的日出和日落,但太陽是從東邊升起的。正常情況下,在天王星上大約82年才能看到一次日出,在一個軌道週期內,有42年是極晝,還有42年是極夜。不過,由於太陽距離天王星太遠,我們看到的太陽就是一個小點,絲毫感覺不到這是一顆能夠給天王星帶來熱量的恆星。

圖片解讀:天王星核心結構

科學家發現,撞擊天王星的天體至少有地球這麼大,品質大約在1至3倍地球品質,不然不會對天王星造成巨大的干擾,有關碰撞的細節仍然無法推測,但撞擊後碎片盤的品質應該足夠龐大,應該大於今天天王星的衛星總品質。地球和月球也遭遇過類似的撞擊,地球在遭遇一顆名為Theia的準行星撞擊之後形成了月球,由於兩者主要結構都是岩石,一次撞擊後的物質很快就凝固了,新生的月亮形成的時間很短。在天王星相撞期間,原天王星吞噬了大部分氣體物質,因此沒有在天王星周圍留下更大的衛星,同時天王星是由冰物質構成的,這些物質也最終被天王星所吸收。

圖片解讀:核心有鑽石!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又一顆地球兄弟被找到,距地球近60光年,可能比地球環境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