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南北極作為地球的兩端,一直處在冰天雪地之中。常年的低溫使得這些地方几乎寸草不生,然而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在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這片冰雪之地曾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溫帶雨林。鳥語花香,恐龍奔走,是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家園。科學家稱,那時的海平面比現在高出170多米,整個表面溫度在35攝氏度左右。這樣的適宜氣候使得南極洲大部分地區被植被覆蓋,根本沒有永久的冰蓋。

這片雨林遺蹟是在2017年從南極洲西部鬆島冰川附近海底的一個沉積核心冰層下發現的。由於這部分地層的顏色不同於其他層,因此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地質學家經過CT掃描還在整個土壤層中發現了花粉、孢子以及開花植物的殘餘。通過分析花粉和孢子,科學家們得以重建了南極洲西部當初9000萬年前的植被和氣候。

氣候建模分析員傑裡特·洛曼稱,白堊紀時期全球二氧化碳濃度為1120-1680ppm,對比現在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300ppm確實高了不少。這也是南極洲如此溫暖,能夠長出茂盛溫帶雨林的原因。雖然在當時這裡存在將近長達4個月的極夜,然而豐富的降水維持住了這裡絕大多數的生命。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曾經溫暖的南極大陸變成了現在冰雪覆蓋的大地?其實南極洲大陸本是岡瓦納古大陸的一部分,原本位於赤道附近。南極洲作為獨立的大陸出現在2500萬年前才開始。大約8000萬年前,岡瓦納大陸開始分裂,其中一部分向南漂移,最終在南極點停留下來成了南極洲。現在的德雷顆海峽就是當初南極洲與南美洲分離的見證。

南極大陸被冰雪覆蓋大約在1500萬年前。那時隨著大氣中溫室氣體的下降,氣溫不能再保持原有的高度,所有南極的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開始在冬季結冰。直到某一刻,這些冰再也沒有等到夏天融化的日子,這些冰層也開始逐漸的加厚,一步步被埋藏在冰蓋之下。

隨著地球溫度的持續下降,冰川開始遍佈這片原本充滿生機的土地,包括恐龍在內的所有在這片大陸生存的動植物開始走向滅絕,從此長久地躺在了厚厚的冰蓋之下。

現在,整個地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走高,溫室效應異常明顯。人類的活動正在導致南極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南極“血雪”,凍土融化,這些一直在提醒著人們,整個南極開始變化了。那麼,隨著全球變暖,整個南極是否有可能重回以前森林茂密的模樣?

據倫敦帝國學院的氣候變化專家馬丁·西格特稱,2018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經達到412ppm,雖然距離白堊紀時期的大氣二氧化碳含量還有不小差距,但是,由於氣候變化有著典型的滯後效應,就像你加熱一個物體,它不會立刻到達你想要的溫度一樣,如果人類還保持現有活動,那麼整個地球的溫室氣體效應必將會達到當初的水平。

​那時,雖然整個南極森林茂密,但是整個地球的環境將會惡化,赤道附近更加炎熱,上升的海平面也會淹沒絕大部分土地,人類能夠生存的地方確實不多了。因此,此次的南極溫帶雨林遺蹟是一個新發現也更是對人類的一次警醒。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歐洲首臺超導相干量子退火機開建,欲徹底改變當前量子計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