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中,沒有什麼比黑洞更讓人頭疼的了。這個宇宙中的怪物,在視界範圍內完全藐視任何物理定律,讓我們完全不知道里面會發生什麼。即使在視界範圍之外,也有很大區域受到它恐怖引力的影響,變得十分混亂。
可是,在這個宇宙中,即使是黑洞也會不甘寂寞,有的時候湊成一對,組成雙黑洞系統。在雙黑洞系統內,空間會變得更加凌亂。
更讓科學家震驚的是,2014年,南非開普敦大學的Roger Deane等人在《自然》期刊上發表文章,宣佈他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三黑洞系統。這個三黑洞系統,位於一個名叫 SDSS J150243.09+111557.3的星系中(我承認,對於你們來說,這個名字可能比三黑洞系統還要混亂)。早在這之前,天文學家就發現到它了,不過一直認為是類星體,後來才確定了三黑洞系統的身份。
2019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又在名為SDSS J084905.51+111447.2的系統中發現了另一個三黑洞系統。隨後,天文學家利用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WISE)和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等裝置進行了紅外和X射線資料收集,確定了三黑洞系統的身份。他們指出,三個黑洞之間的距離在1-3萬光年之間。而且,它們之間的距離正在逐漸縮小,未來很有可能相撞,引起一場宇宙中的巨大波瀾。
但是,儘管天文學家們提出了這個說法,但目前仍不能精確地描述它們的軌跡和執行機制。葡萄牙阿威羅大學天文學家Tjarda Boekholt和他的同事們在4月份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發表文章稱:即使你能在物理上儘可能精確地測量出三個黑洞的位置,你仍然可能不知道黑洞會去哪裡。
很多人認為,通過現在的萬有引力定律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們應該可以很好地推測出一顆天體的運動模式。比如1846年,天文學家正是通過計算而發現了海王星。或者在現代,只要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我們就能基本上確定它何時會靠近地球、以多遠的距離和我們擦肩而過而不會威脅到我們、甚至可以推算出10000年後我們將會看到怎樣的星空。難道對於黑洞,反而無法計算了嗎?
事實證明,還真是這樣。因為黑洞的引力實在太強了,所以一些微小的因素變化就能導致巨大的差別。
他們解釋說:這就是蝴蝶效應的體現之一。蝴蝶效應指的是一隻在亞馬遜雨林的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可能會導致空氣波動,最終掀起北美洲的一場風暴。對於三黑洞系統來說,情況也是如此。一點微小的引力、位置變化,就可能對最終結果造成巨大的差別。
Boekholt和他的同事們利用計算機,進行了相關的模擬。他們的想法是:如果三黑洞系統的運動對於位置等因素的變化沒有那麼敏感,那麼只要讓模擬中的三黑洞系統延時間流動方向執行到一定時間,然後讓時間逆轉、倒退回去,看看和最初的位置是否靠近即可。如果能回到原位,說明它們沒有那麼敏感;如果變化很大,那就證明我們將很難預言一個三黑洞系統會如何演化。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只要設定好黑洞的基本資訊,然後反覆進行正向時間的模擬和時間逆流的模擬再做對比即可。這個模擬實驗,所需要的變數不多。為什麼呢?因為計算機的精度有限,它模擬不出一個無限不迴圈小數,只能精確到小數點後某一位。因此,即使平時計算時看起來已經非常精確了,但還沒有達到完美。比如π,即使取到小數點後一萬位,也仍然不等於π,只是儘量地近似於π。
他們就是要看看,這種微小的誤差會造成多大的結果差異。
於是,他們開始模擬。在計算機中,三個黑洞開始執行。這個模擬進行了幾千萬年,得到了三個黑洞的最終位置。然後,再進行反演,通過這三個黑洞的最終位置和運動狀態,倒推它們在幾千萬年前都在哪裡。
反覆實驗的結果顯示,很多情況下,他們倒推回去的黑洞位置,和最初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
為了確定三黑洞系統對位置的差別有多麼敏感,他們不斷縮小誤差,儘量精確。令人驚訝的是,即使三個黑洞的相對距離偏差了僅僅普朗克長度(1.6x10^-35米),仍有5%的情況下會出現位置的偏差。
我們知道,普朗克長度已經是距離的極限了,我們不可能讓距離更小了。這意味著,不僅我們對於黑洞的演化很難推測,也很難對現在這些黑洞的過去有一個非常準確的反演。
這讓我想起了比特幣所涉及到的雜湊運算:正向計算很簡單,但是用結果推測最初的自變數極難,或者說幾乎不可能。而三黑洞系統,由於精度、影響因素繁多等原因,甚至連正向計算都極難。
包括我們上一期剛介紹的雙星系統是否能夠孕育生命的內容,也提到過類似的想法:我們很難對多引力源的一個系統進行準確的模擬,這是我們目前的技術所限。因此,雙星系統至少從我們已知的領域來說,孕育生命的概率不太高,就更不用說三體系統了。
我們大概率相信,未來人類也許有足夠先進的科技,能夠解開這些複雜的“運算”,把握雙星、三星、三黑洞甚至更復雜的宇宙系統的執行規律。但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它們究竟會如何發展,也只能坐在望遠鏡前,看它們直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