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一篇發表在arXiv上的論文可能將推翻現代宇宙學模型,德國波昂大學的康斯坦丁諾斯·米格斯在觀測了數百個星系團中的大量星系後經過詳細分析,以便證明宇宙在各個方向上是否相同,研究結果表明“各向同性”這個概念並不適合宇宙每一處!

這表示“外星人”的宇宙可能真的與我們銀河系附近的宇宙不一樣!

何為宇宙的各向同性?宇宙為什麼會各向同性?

托勒密的地心宇宙將地球放置在了宇宙的中心,認為整個宇宙都圍繞這地球轉,但哥白尼發現了天體運動的真相,地球不過是環繞太陽公轉的其中一顆行星而已,因此各向同性的前身也稱哥白尼原則!當然哥白尼的時代也不會知道宇宙是否各向同性!

宇宙是怎麼來的?

宇宙的各向同性認識要從廣義相對論開始,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後,1917年它將其擴充套件到了整個宇宙,開創了廣相宇宙學,愛因斯坦發現廣相下的宇宙是動態的,因此他為了迎合當時靜態宇宙學模型,加了一個宇宙常數Λ,將其修正為靜態宇宙!

但比較好玩的是前蘇聯物理學家弗裡德曼假設宇宙是各向同性的條件下和勒梅特分別發現了宇宙是膨脹的,而哈勃則在觀測上證明了這一點。1931年勒梅特進一步提出“原生原子假說”,認為宇宙正在進行的膨脹意味著它在時間反演上會發生坍縮,這就是大爆炸理論的雛形!

喬治·伽莫夫支援並且完善了勒梅特的大爆炸理論,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太初合成理論,他的同事拉爾夫·阿爾菲和羅伯特·赫爾曼則理論上預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存在!後期射電觀測技術的進步證明了伽莫夫的太初合成理論的物質比例,而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則在1965年無意中發現了為背景輻射!

宇宙誕生和宇宙各向同性有無關係?

我們對宇宙的各向同性認識主要來自對微波背景輻射(CMB)的觀測,從1965年後CMB觀測就成了了解宇宙重要的途徑,因為大爆炸理論上預言了這個輻射,因此觀測它可以了解宇宙的形態!

從1989年發射的COBE衛星到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再到歐空局的普朗克衛星,科學家了解到的微波背景輻射解析度越來越高,對宇宙的了解也逐漸加深層次:

觀測發現宇宙背景輻射具有高度各向同性,溫度漲落的幅度只有約百萬分之五,而且這個溫度漲落起源是宇宙在形成初期極小尺度上的量子漲落,它隨著宇宙的暴脹而放大到宇宙學的尺度上!

而且也是由於這一點點點點的不一樣,才有我們現在的星系在大尺度上的結構,才有機會形成現在的龐大數量的恆星!當然哈勃著名的幾次深空照從可見光波段上見證了無論哪個方向上的宇宙,都有這數不清的星系,似乎整個宇宙就是那麼均勻的!

外星人的世界真的和我們不一樣嗎?

各向同性已經成了現代宇宙學的基礎,因此當看到德國波昂大學的康斯坦丁諾斯·米格斯的研究時第一反應就是,外國民科?且不忙下結論,我們來看看康斯坦丁諾斯·米格斯到底研究了啥!

康斯坦丁諾斯·米格斯稱,在1999年發現的宇宙加速膨脹的原因就是暗能量的崛起,結合廣相的方程式,這種擴張在大尺度上的是各向同性的!他同時也認為,大爆炸留下的微波背景輻射也證明了這點,CMB的觀測不容置疑!

但他強調認為,當前並不清楚這種推論的準確性如何,40億年前宇宙暗能量主導了宇宙的膨脹,但暗能量“令人困惑的性質尚未被天體物理學家正確理解!”。

米格斯和他的同事們使用了三種望遠鏡收集的資料研究了842個星系團,這是宇宙中引力還能束縛住的最大結構,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其中紅外和X射線波段來確定每個星系團的亮度,這樣的分析揭示了該處區域的宇宙膨脹!

這四個星系團進行了數百次分析,“各向同性”宇宙的概念可能並不完全適合

結果發現在米格斯研究的這些區域中,並不是每一處區域的膨脹速率都是相同的,有的地方似乎比較慢,但有的地方則更快,這與他們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這個“各向異性”的研究物件幾乎覆蓋了整個天空!

該地圖以銀河為座標中心,黑色和紫色表示最低膨脹率方向;黃色和紅色表示最高擴充套件率方向

儘管有星系間引力拖拽的來勉強維持各向同性的宇宙學模型,但米格斯他們研究物件橫跨50億光年,引力是否能在如此遠距離上和暗能量抗衡這是一個問題,當然還有一個補救解釋是也許暗能量在宇宙各處的分佈並不一樣,無論哪個解釋對宇宙學模型的理解都將是顛覆性的!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2020年4月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這也意味著外星人那塊的宇宙,可能和我們這裡真的有些不一樣,也許這就是外星人科技要比我們先進的原因哈!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地球64億公里外傳回照片,上面的內容,讓科學家們欣喜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