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受到氣候變化的持續衝擊,全球各地的乾旱地區將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爆發式增長,全球生物平均生產力將出現下降。科學家警告稱,生物生產力的下跌意味著地球自然生態的衰退。如果我們繼續任由人為破壞,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生態乃至氣候崩潰。

這裡的乾旱地區主要包括稀樹草原、草原和灌木林等,佔地球陸地面積的41%,並滋養著全球38%的人口,是全球碳迴圈的重要參與者。這些乾旱地區對支援全世界畜牧和非灌溉農田的發展至關重要,生物生產力則是衡量其發展狀況的絕佳指標。生物生產力是指生物吸取外界物質和能量製造有機物質的能力,以單位時間內生產的有機物質總量來計算。

科學家通過衛星資料對全球13個地點的碳迴圈測量資料和未來氣候變化全球模型資料進行分析後發現,到2100年,地球旱地的生物生產力將增加約12%,這意味著未來乾旱地區的面積將持續擴張。但是,隨著乾旱地區取代更具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全球整體生產力將會出現明顯下降。此外,由於降水和溫度的預期變化,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地球生態將出現衰退。

華盛頓州立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研究結果突出了乾旱地區在更頻繁、更嚴峻的氣候極端條件下的脆弱性,值得我們警惕。該研究於4月3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是全球第一個對未來氣候變化進行旱地擴張影響量化的研究。

由於氣候變化、野火肆虐和人類無節制的生產活動,加之生態系統結構及其生產力的變化,未來乾旱地區將經歷大規模的擴張。由於這些區域已經處於缺水狀態,因此它們對溫度或降水變化特別敏感。氣候變化帶來的溫度升高以及更頻繁、更嚴重的乾旱威脅著乾旱地區生物多樣性以及吸收碳的能力(生物生產力)。

報告顯示: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旱地生態系統的退化可能會對社會和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變化已經開始發生。在美國西南部,入侵物種的引入已將乾旱地區從綠色變為棕色;而蒙古草原由於溫度升高,降雨量減少和過度放牧也已經出現規模性惡化。

責編/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DOI: 10.1038/s41467-020-15515-2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差點墜毀地球的一顆流星,沒想到被地球“引力彈弓”射向了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