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夢境會讓我們彷彿置身於迥然不同的現實,並且夢總在我們熟睡時到來。因此,你或許不會期望身處一場栩栩如生的夢境中的人還能感知和回答問題。但Current Biology期刊在北京時間2月19日零點發表的一項顛覆性的研究表明這些都是可能發生的。

“我們發現快速眼動(REM)睡眠期間的人能夠和實驗員互動,並進行實時交流,”西北大學的資深作者Ken Paller說,“我們也證明了夢中人可以理解問題、從事工作記憶相關活動,並生成回答。多數人或許會斷言這並不可能——人在睡夢中被提問要麼會醒來,要麼無法回答,肯定不能毫無誤解地理解問題。”

儘管夢是稀鬆平常的體驗,科學家仍舊無法對其給出恰當的解釋。依賴個人的夢境覆盤常常會出現失真,細節也會被遺忘。因此,Paller 及其同事決定嘗試與處於清醒夢中的人交流。

“我們的實驗目標類似於找到和另一個世界的宇航員交談的方式,但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世界完全是基於儲存在大腦中的記憶編造的,”研究者寫道。他們意識到一種交流方式能夠開啟未來研究的大門,來更多地瞭解夢、記憶和記憶儲存如何依賴於睡眠,研究者稱。

研究人員調查了36名以清醒夢為目標的人(清醒夢指人能意識到自己在做夢的狀態)。該論文的特殊性在於,它包含了四個方法各異、獨立進行的實驗,用來實現相似的目的。除美國西北大學的小組外,在法國索邦大學、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荷蘭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各有一個小組。

“我們把結果放在一起,是因為我們認為整合四個不同實驗室、使用不同方法的結果是這個雙向交流現象的實質的最佳證明,由此我們看到交流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西北大學博士生、論文第一作者Karen Konkoly稱。

其中一位成功實現雙向交流的受試者患有發作性睡症,常做清醒夢。在其他受試者中,一些有很多清醒夢的經驗,一些則沒有。總體而言,研究者發現人們在做夢時能夠遵循指令、進行簡單數學計算、回答“是或否”的問題,或區分不同的感官刺激。人們可以用眼動或收縮面部肌肉來回應。研究者稱其為“互動式夢境”

Konkoly稱,未來關於夢的研究能夠採用與這些相同的方法對比評估做夢時與清醒時的認知能力。它們也可以幫助確認甦醒後夢境報告的精準度。在實驗室之外,這些方法能以各種方式幫助人們,例如在睡眠中解決問題、用嶄新的方式應對噩夢。

四個研究團隊的後續研究旨在更多地瞭解睡眠和記憶加工之間的關聯,以及夢對於記憶加工的啟示。

校審:Simon(brainnews編輯部)

9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超有趣的日本小知識,紅白歌會最初不是在12月31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