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在我們還沒進入太空的時候,愛因斯坦曾提出一個問題“在失重的條件下(如在宇宙飛船中),能點燃蠟燭嗎?”他本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不能

愛因斯坦認為,當在失重的環境中的時候,空氣變得不再受重力作用,當蠟燭開始燃燒的時候,不產生對流,也就是熱空氣將不再上升,並且冷空氣也不再下降,於是燃燒的蠟燭將被熱空氣所包圍住,這樣的話,燭芯是得不到氧氣的補充,因而導致燃燒進行不下去,隨後很快的熄滅。

那麼科學就是在提出理論的時候,有這個更多的實驗證據來證實,人們也就開始設計了一個實驗,在一個氧氣供應充值而且密封的容器內放入點燃的蠟燭,並且讓蠟燭從高空中自由落體,以此來模擬失重的環境

實驗的結果是蠟燭沒有熄滅,只是說蠟燭所產生的火焰變得暗淡,並且呈現出來的形狀是一個球形的火焰,實驗的結果證明了愛因斯坦的說法是錯誤,原來他忽略了空氣中熱運動的存在,也就是即使說沒有對流的產生,氧氣還是可以透過熱運動,擴散到達燭芯維持了燃燒的進行,只是由於沒有對流導致火焰的暗淡,加上失重環境下,空間方向都是同性的,所以產生的火焰變成了球形火焰。

在我們可以進入太空後,能更證明這個結果,宇航員在太空空間站中生活著,舉行晚宴的時候偶爾也可以順便點上一支蠟燭來做個小測試,失重環境的蠟燭燃燒的火焰呈現了迷人的淡藍色,並且它的溫度也比較低,而且它燃燒的時間也比在正常重力環境上要慢4-5倍

科學也是這樣的,並不是所有的理論都是正確的,但是任何理論也不是拍拍腦袋就想象出來的,都是在分析大量的資料後,當實在不能解釋的時候,才會去“根據的”質疑,並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做出能進一步證明自己想法的實驗的。就好像楊振寧提出的宇稱不守恆,也是在已有的一切實驗資料,發現都不能證明弱作用下宇稱守恆。因此他們才提出弱作用宇稱不守恆。並且進一步提出了證明宇稱是否守恆的實驗方法。

4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氧化鋁作為載體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