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我眼中的中國科學家#恆星和行星環帶證明常朴子的宇宙分化系統

常朴子的宇宙分化學說產生於上世紀80年代,最早見於他90年代初出版的《存在中的存在》一書。

常朴子認為,宇宙起源於奇點爆炸。宇宙奇點是一個包含著宇宙總質量的質點。這個質點比普朗克長度還要小,小到了我們人類無法測量的地步。奇點爆炸之後,物質還原了最初的基本形態(數渡塵),平攤在宇宙空間,形成星雲並在引力坍縮中產生自旋。這便是宇宙的原初形態,一個自旋的球狀的“黑體”。黑體中的物體在碰撞摩擦中產生新的物質,重物質向內部聚集,輕物質向外彌散,使之形成一球一環的運動狀態,黑體球團內部的排氣噴爆出的物質氣流把外圍的環帶割裂開來,形成新的球團黑體,這個黑體就是另一個大系的黑體。黑體以同樣的方法分離出了另一個黑體。

常朴子把第一個黑體,就是奇點爆炸後形成的那個黑體稱之為混沌系,即我們宇宙的總系核,把由混沌系分離出的第二個黑體稱之為河母系,把由河母系分離出的第三個黑體稱之為類河系。這便是宇宙中的三種大系。混沌系分離出了億萬個河母系,河母系分離出了億萬個類河系,類河系分離出了億萬個恆星,恆星分離出行星,行星分離出了衛星和環帶物質,這就是我們宇宙的大概現狀。

我們人類處於的銀河系就是一個類河系。

科學家發現的星系絕大多數屬於類河系,是宇宙中的三級星系。科學家發現的星系團屬於第二級星系,這個星系圍繞著宇宙總系執行。

科學家把星系中心的物質稱之為“黑洞”,而常朴子卻認為這並不科學。他把星系中心的物質稱之為黑體,是因為它們並不發光,而且正在創造著物質,與真正吞噬物質的“黑洞”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由於黑體並不發光,我們人類無法探測到它們創造天體的環狀物質。但是恆星和行星形成的環帶我們人類是可以觀測到的。

“人們總是認為我們觀測到的恆星環是因為行星的存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行星天體學家弗拉米爾·里拉這樣說道。

隨著年輕恆星系統的進化,環繞的氣體會逐漸消散,塵埃粒子會相互碰撞並堆積在一起。天文學家認為這些恆星垃圾會產生環狀路徑並形成行星。雖然對遙遠行星直接成像非常困難,但科學家卻發現了環繞恆星的恆星環。

在古老恆星附近,殘骸盤裡的氣體痕跡低於天文裝置能夠探測的極限。里拉說道:“人們總是認為氣體的效應是可以忽略的。”預測氣體和塵埃之間的相互作用需要強大的計算機模擬。里拉和他的同事,美國宇航局戈達德飛行中心的馬克·庫切納創造了一個模擬實驗解釋這種相互作用。在他們的模型中,母星溫暖的塵埃會將熱量傳給周圍的氣體。這片溫暖的區域吸引了塵埃氣體群集,並向側面擴充套件,最後形成恆星環,里拉這樣說道。

這項研究發表在1913年7月11日的期刊《自然》上,它將影響天文學家對恆星環的解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行星天體物理學家塞恩·柯里這樣說道:“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把每一個環當作行星的指標來進行研究。”

關於恆星環帶的資料十分有限,我在網上搜索僅此一例。關於行星環帶的資料也不多。不過,針對土星環的描述並不少。

(請查:“探索:恆星環” 網路圖片)土星環是太陽系行星的行星環中最突出最明顯的一個,環中有不計其數的小顆粒,其大小從微米到米都有,軌道成叢集的繞著土星運轉。環中的顆粒主要成分都是冰,還有一些塵埃和其他化學物質。

(請查:“探索:土星環”網路圖片)

雖然環的反射能夠增加土星的亮度,但從地球上僅憑裸眼還是看不見的。在1610年,當望遠鏡第一次指向高空時,伽利略雖然未能清楚地看出環的本質,但他還是成為觀察到土星環的第一人。在1655年,惠更斯成為第一個描述環是環繞土星的盤狀的人。

雖然許多人都認為土星環是由許多微細的小環累積而成的(這個觀念可以回溯到拉普拉斯),並有少數真實的空隙。更正確的想法是,這些環是有著同心,但在密度和亮度上有著極值的圓環盤。在叢集的尺度上,圓環之間有許多空洞的空間。

在環的中間,有一些空隙。有兩條已經知道是與被埋藏在環中的衛星產生軌道共振引起的波動造成的,其它的空隙還不知道成因。穩定的共振另一方面也維繫了一些環長期的存在,像是泰坦環和G環。

光環的成因還不清楚,據推測可能是由慧星、小行星與較大的土星相撞後產生的碎片組成的。土星環結構複雜且千姿百態。光環環環相套,以至成千上萬個,看上去更像一張碩大無比的密紋唱片上那一圈圈螺旋紋路。所有的環都由大小不等的碎塊顆粒組成,大小相差懸殊大的可達幾十米,小的不過幾釐米或者更小。它們外包一層冰殼,由於太陽光的照射,而形成了動人的明亮光環。

此前,人們認為,土星光環是其衛星彼此相撞或者外來星雲與土星相撞的結果,不過天文學家發現,土星光環主要由冰構成(95%)。因此,它很可能是一顆“冰殼衛星”與土星外圍物質相撞後的結果。這顆死星其他部分因重量較大而墜入土星大氣層。

2012年,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比土星環更龐大的行星,這顆行星被命名為J14076。

土星擁有非常巨大的光環,但在J14076面前,也是相形見拙。據英國《每日週報》網站2012年1月26日訊息,J14076這一首個被探測到的擁有環繞系統的太陽系外的行星,它擁有30多個光環,每個環直徑達數千英里,總直徑為土星光環的200多倍。

2012年,荷蘭萊頓天文臺和紐約羅切斯特大學首次發現J14076的環繞系統。相關資料表明,環間存在間隙,其中或有系外衛星。

萊頓天文臺的肯沃西教授稱,在光變曲線下,我們可以看到不可思議的細節。比如說,環消失的時間為幾個星期,但是在環的精細結構的作用下,我們只用幾十分鐘就看完了整個過程。雖然J14076離我們遙遠,無法直接觀察其環的系統,但我們可以根據星球上的光穿過環系統的亮度變化,製作出詳細模型。如果將土星光環換成了J14076光環,我們便可以在夜晚很容易看到這一比滿月大數倍的光環。

據天文學家分析,J14076的伴星或為一顆至今未觀測到的巨行星,其巨大的環繞系統是造成J14076亮度變暗的原因。

光曲線顯示,該環系統距地球420光年,直徑接近1.2億公里,是土星環的200多倍。天文學家估計,J14076的質量約為木星的10倍到40倍。

據推測,J14076誕生於約1600萬年前,是一顆年輕的星球,研究人員鼓勵業餘天文學家檢測J14076,這有利於發現環的下一次消失時間,推測其環伴星的質量。

切記,科學家說J14076是一顆年輕的行星,這是否說明,這顆行星正在以常朴子分化環的形式創造新的天體呢?

如果說帶有環帶物質的行星由內部排氣噴射出的物質氣流把外圍的環帶割裂開來,或割裂成幾個分子,使它們可以形成球狀,並在碰撞中形成一個或多個衛星呢?如果答案肯定,就證明天體在分離物質時自然會形成常朴子分化環,並由球團內部排氣噴拋割裂產生新的天體。

當然,常朴子分化環只是宇宙學中的一個假說,有待於科學家給出充分的證據加以證明。

我們拭目以待。

10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導致恐龍滅絕的隕石從哪兒來?哈佛學者提出新理論 | 一週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