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等離子球。
什麼是等離子體?
等離子體又叫電漿,是物質的第四態。
現代研究認為,物質除了固態、液態、氣態,還有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電子簡併態、中子簡併態等物質形態。
等離子是最常見的一種物態,在宇宙中這種物態佔可見物質的99%以上。
所有的恆星在主序星階段都是等離子態,而宇宙可見物質主要由恆星組成。
現代研究認為,不可見物質佔有宇宙總品質的94.1%,人們把它們叫做暗物質和暗能量。
何謂等離子態?物質之所以成為等離子態,是因為部分電子被剝奪後的原子及原子團,電離後產生的離子和自由電子會聚在一起形成一團離子化氣體狀物質。
等離子體表現出集體行為特性,受電磁力支配,因此通過磁場可以捕捉、移動和加速。
可控核聚變和就是利用這個原理約束超高溫等離子體的。
在足夠高的溫度或壓力下,物質原子核外層部分電子脫離了原子核束縛,成為自由電子,形成電離狀態。這樣原子核就帶正電,自由電子帶負電。這些正離子和負電子並不會真正的分開,而是攪和在一起,成一團漿糊狀,這就是等離子體。
所謂“等”就是這團電漿正負電荷依然相等,近似電中性。
太陽和所有恆星就是這樣的一種物質狀態。
太陽的高溫是由於中心核聚變生成的,其溫度有多種層次。
太陽中心是聚變反應區,這個區域佔據了太陽半徑約1/4。太陽半徑為69.6萬公里,太陽核聚變反應區呈球形佔據了太陽半徑約1/4。
太陽品質為1.9891x10^30kg。像太陽這樣品質的恆星,中心溫度並不高,因此要維持核聚變持續不斷的進行,主要依賴巨大的引力壓力。
太陽中心溫度約1500萬度,但壓力卻有3000億個地球海平面大氣壓。
在這樣巨大的壓力和溫度下,太陽核心區的氫原子外圍所有電子被壓跑了,露出光禿禿的核子,核子與核子擠在一起,就發生了核融合,形成四個氫核聚合成一個氦核。
這樣太陽就每秒鐘有6億噸的氫聚變成5.958億噸的氦,其中有約佔0.7%計420萬噸的物質轉化為能量,以電磁輻射的形式釋放到太空中。
這樣在太陽核心區就一直保持著1500萬度的溫度,巨大的核聚變輻射壓與恆星品質引力壓保持了一個平衡,這個平衡一直保持100億年,這就是太陽的主序星階段。
核聚變反應區上面是輻射區。這個區域很大,從太陽0.25個半徑一直到約0.78個太陽半徑,佔據了太陽半徑的約50%多。
輻射區主要是將太陽核心的能量向外傳遞,包含了各種電磁輻射和粒子流,能量以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的形式向外輻射。
這裡是一個光子隨機漫步的地方,由光子將核心產生的能量往外傳遞。
太Sunny子從內部走到表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過去常說,晒在我們身上的太Sunny,是太陽十幾萬年甚至幾百萬年從核心產生出來的光子,這話一點也沒有誇張。
太陽通過核聚變產生出一個光子,這個光子每前進約1微米,就會被一個氣體分子所吸收,這個氣體吸收光子後被加熱,隨機會放出一個波長相同的光子。
然後這個光子又前進1微米,如此一路炮製。
光子就這樣一路磕磕碰碰一路隨機漫步,到達太陽表面大概要經過10^25次吸收和重新發射,每次都要花一點時間,經過10億億億次這個時間就不得了了。
而且還有些光子會走回頭路,繞來繞去,時間就更長了。
這個能量傳遞的輻射區溫度約為200萬度~700萬度。
輻射區再往上就是對流層。對流層厚度約15萬公里,這個厚度約佔太陽半徑的21%,是一個湍流翻騰的地方,層內的氫層不斷電離,增加氣體比熱,破壞流體靜力學平衡。
氣體上下升降,把上面變冷的氣體通過湍流帶動,到達太陽深處重新被高溫加熱,又把高溫氣體帶到對流層頂的光球層下面。
在對流層由於流體元升降很快,幾乎處於絕熱狀態,溫度高的上升,溫度低的下降,風起雲湧,澎湃翻騰,在這樣的對流中,將輻射區的高溫流體元不斷往光球層送,把低溫氣流體元帶回加熱。
這裡的溫度底層可達200萬度~300萬度,頂層光球層下面只有約6000度。
對流層上面是光球層,是我們看到的太陽表面了。這一層把太陽內部和外部隔離開來。
光球層只有薄薄的500公里厚,由極其稀薄的氣體組成,但這種氣體由於有500公里厚,就變得不透明了,因此人類無法從光球層看到太陽內部的活動情況。
絕大部分的可見光就是從這裡發出,我們看到的太陽樣子,就是太Sunny球的樣子。
光球層上有太陽黑子活動,還能夠觀察到米粒組織。
所謂米粒組織就是像一大鍋不斷翻騰的小米粥,不斷的變化著,有研究認為,這是對流層上下翻騰的熾熱氣體頂到了光球層底部的樣子。
太陽黑子是光球層裡面形成的熾熱氣體漩渦,在漩渦中心,溫度比周圍低一點,約4500度,而光球層其他區域溫度約6000度,這樣看起來就有了一個個暗點點,這就是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會產生強大的磁場,活動有周期性,約11年一個週期。太陽黑子活動劇烈時,會對地球磁場和大氣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地球氣候。
光球層上面叫色球層,厚度約2000公里。色球層不發光,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發出的可見光很小,只有色球層的1%左右,因此,人們平常看不到色球層,但在全日食食既和生光的前幾秒能夠撲捉到,就是日面邊緣有一圈玫瑰色的光圈層。
太陽溫度從中心到光球是逐步降低的,到了色球層反而升高,在色球層頂部,溫度達到數萬度。
色球層是一個充滿磁場的等離子層,由於磁場的不穩定,常常觸發劇烈的耀斑爆發,以及共生爆發的日珥、衝浪、噴焰等,同時還會發射大量遠紫外線、X射線等輻射和高能粒子流。
耀斑爆發的能量很大,可達到10^20~10^25焦耳,溫度達到數百萬度乃至上千萬度。
有研究認為,光球層的太陽黑子活動與色球層的耀斑活動有密切關係。這兩種活動同時對日地空間和地球高層大氣影響很大。
色球雖然很難看到,卻是人類重要研究物件,因為對於人類生存與毀滅有重大影響。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由高溫、低密度的等離子體組成。日冕實際上就是太陽最外層高溫大氣,平時很難看到,日全食時可以清晰地看到太陽周圍飄逸著的白色光芒,那就是日冕。
日冕可以伸展到太陽色球層以外數百萬公里。
日冕有冕洞,是太陽風源頭。所謂太陽風就是太陽噴發出的高能帶電粒子,主要有自由電子、質子、高度電離的離子等組成,實際上就是日冕的主要組成。
太陽風的密度可達10^15粒/m³,速度可達幾百公里到數千公里/秒,溫度達到150~250萬度。
廣義來說,太陽風到達之處,都是日冕的勢力範圍。這樣說來,也就是日頂層(太陽風頂層)可以視為日冕的到達範圍,這個範圍半徑約120個天文單位,也就是180億公里。
以上就是太陽的不同層次和溫度,我們總結一下:太陽層次分為核心區、輻射區、對流區、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從光球層開始,包括色球層、日冕層,都屬於太陽大氣層。
太陽不同層次溫度不一樣,分別為:中心溫度約1500萬度,隨著往外層溫度逐步降低;到了輻射區,約在700萬度到200萬度之間遞減,對流區從200萬度到6000度遞減,光球層溫度在4500度到6000度之間,色球層溫度升高至數萬度。
耀斑爆發可以達到幾百萬度甚至上千萬度,最外層的大氣日冕粒子溫度可達250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