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 東邪
除了將原因歸結為拉尼娜現象之外,還有說法認為又一次小冰河時期即將到來了。在溫室效應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僅僅是因為去年冬天更冷就推測小冰河期的到來,這真的科學嗎?這樣的推斷固然是不科學的,但是國外有研究團隊透過研究正式提出了“2030年地球可能迎來小冰河期”的預測,那麼小冰河期的到來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
什麼是小冰河期?
看到“冰河期”這三個字,很多朋友受到影視作品的影響先入為主地認為這會讓整個地球陷入冰凍狀態中。但實際上這種現象一般在冰河期內出現,而小冰河期的作用明顯減弱,它指的是相對於歷史階段較冷的時期,它不像冰期那樣造成大量地球生物的死亡和滅絕,但同樣會引起全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全球糧食產量銳減,進而導致人口銳減和社會秩序問題。
實際上小冰河期距離我們並不遙遠,根據中國地質學家的長期研究,中國古代有多個時期都出現了小冰河期,其中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是從元朝持續到清末的小冰河期。根據史籍記載,元朝的小冰河期內出現了92次水災、86次旱災、69次雹災和61次蝗災,除此之外,還有地震、霜雪、瘟疫等天災人禍。
而明朝的小冰期內總共出現了1101次天災,清朝的小冰期內共出現了1121次天災,每一次天災都導致農作物收成大幅度減少,進而造成人口銳減,最終引發社會動盪。有現代學者認為,明朝的滅亡在客觀原因上和小冰河期有直接的聯絡,由此可見小冰河期的影響還是巨大的。而這次預測2030年地球將出現小冰河期的科學團隊來自英國,他們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上發表了研究報告。
該團隊的領袖瓦倫提娜·札爾科夫教授和她的團隊成員透過研究共同提出了一個論斷,即太陽將於2030年進入休眠期,屆時傳送到地球上的太陽熱量將會大幅度減少,使得全球氣溫大幅度下降,推動地球進入一次新的小冰河期。
為什麼會出現小冰河期?
在關注到更多與小冰河期相關的本質問題之前,人們傾向於將小冰河期視為一種特殊的氣候波動。後來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小冰河期的出現是具有一定的規律和週期性後,開始利用這些規律去預測下一次小冰期的出現。來自美國紐約帕利塞茲哥倫比亞大學的地質研究人員傑勒德·邦德提出另一種解釋,他認為小冰河期是地球氣候系統脈動的徵兆。
邦德透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地球氣候系統大約每經過1500年就會出現一次氣候脈動,而過去小冰河期的週期也差不多是1500年。那麼什麼原因導致氣候脈動的產生呢?起初研究人員嘗試將小冰河期與大冰河期聯絡起來,後來發現大冰河期發生的週期大約是每10萬年一次,而且導致大冰河期的冰河作用與小冰期沒有太多的聯絡,因此排除它與小冰河期的關係。
時至如今,產生氣候脈動的原因依然是一個謎題,也沒有公認的天文資料可以解釋氣候脈動的原因。但有科學家把目光投向了行星的蹤跡,因為他發現一些行星的蹤跡也存在脈動,這可能與氣候脈動存在潛在的聯絡。
如果小冰河期真的出現了,人類能應付得了嗎?
如果2030年真的出現了小冰期,那麼根據歷史上的小冰期來判斷,應該也會出現一系列天災人禍,人類是否能應付得了呢?和古人相比,今人掌握了更高水平的文明和科技,應付這樣的氣候脈動應該不是問題。針對全球氣溫的大幅度下降,人類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來實現長時間的供暖,這可以解決小冰河期對人類的直接影響。
但真正的難題不是解決保暖問題,而是解決小冰河期對農作物、自然生物的影響。上文講到了,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小冰河期的出現很大機率會導致糧食減產。而如今地球上的人口已經突破70億,如果全球的糧食供應同步減少了,那麼無法保證不會出現導致社會動盪的事件。儘管現在有許多地區都實現了溫室種植,但和室外種植相比,溫室種植只是杯水車薪。
除了糧食問題之外,人類為了應對寒冷和糧食短缺,會加速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例如煤炭、樹木、土壤等等,這些影響會反過來進一步加劇氣候變冷,形成惡性迴圈。從歷史經驗來看,人類或許可以應付新一輪的小冰河期,但依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即一定人口的減少,一定經濟建設的破壞。
實際上沒有人希望小冰河期的到來,因為它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同時也會對人類未來的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因為小冰河期一旦出現後一般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換而言之,如果未來十年人類能夠應付得了小冰河期,也要做好準備在大約100年的時間裡一直和小冰河期“作鬥爭”。
現階段人類還在與新冠病毒作鬥爭,形勢還不是很明瞭。再加上未來地球氣候變暖的問題還會持續上演,擺在人類發展道路上的難題將會逐個暴露出來。如果能夠解決好這些問題,那麼人類文明將實現可持續發展。如果無法解決好這些問題,那麼我們只有兩條出路,一是尋求星際移民的可能性,二是在地球上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