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在50年前的1970年4月11日,有三名航天員,在宇宙飛船發生爆炸的情況下,利用月球的“引力彈弓”效應,把自己“彈射”回地球,不僅拯救了自己的生命,也引起了全世界轟動,這不是科幻電影,這是真實發生在50年前的阿波羅13號上的事情。這是人類第三次載人登月,也是第一次載人登月失敗。

阿波羅13號的原定任務,是在1970年4月,航天員斯威格特駕駛指揮艙繞月飛行,進行科學研究,並利用登月艙將航天員洛威爾和海思送到月球的毛羅高原上,他們會在接下來的33個小時中探索周圍的月面,並安裝部署阿波羅科學軟體包——包括地震儀、鐳射反射鏡、粉塵探測器等。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按照原計劃發生。在火箭發射後56個小時,距離地球32萬公里時,在各大電視臺剛剛完成了太空直播之後,地面指揮部指示斯威格特撥動開關,對飛船服務艙的氧氣罐進行例行攪拌。幾分鐘後,飛船就發生了猛烈的爆炸。

這次爆炸導致航天器的主要部件失靈,迫使航天員緊急躲到登月艙中避險。但此時是不可能繼續登陸月球了,而登月艙也沒有足夠的燃料可以返回地球。在這緊急關頭,航天員使用登月艙的下降引擎將飛船的航向更改為繞過月球的自由返回軌道,這意味著飛船將用最小的動力,僅僅依靠月球的“引力彈弓”效應,繞過月球背面,將飛船拉到返回地球的軌道上,這要求每一次操作都不能有任何差池。

飛船上的功耗需要認真地控制,所有非必要的系統要關閉電源,艙內加熱器、照明燈,甚至是引導計算機都被關掉了。沒有了加熱器,艙內的氣溫降到了10℃,航天員口中撥出的白汽凝結在冰冷的控制面板和窗戶上。在寒冷中,三名航天員吃的很少,睡得也很少,洛威爾、斯威格特、海思在為期6天的飛行中體重分別減輕了6公斤、5公斤和3公斤。

6天后,藉助登月艙提供的補充電源,指揮艙已經通電並做好再入大氣層的準備,保護航天員幾乎全程的登月艙終於完成了使命。航天員重新返回到指揮艙中,儘管在任務期間經歷了寒冷潮溼的環境,指揮艙在最後的幾個小時裡的表現還是非常完美的。最終,在經歷了142個小時的太空救援後,指揮艙載著3名航天員在1970年4月17日,濺落在太平洋上,3名航天員安然無恙。

這場50年前的災難,堪稱“最成功的失敗”,這就是阿波羅13號。半個世紀後,人類的航天事業仍在前行。值此阿波羅13號發射50週年之際,我們在回首過去,感嘆人類科技的偉大的同時,也勉勵中國的航天人們,雖然我們近期接連出現了一些發射失敗的案例,但失敗並不可怕,要在失敗中汲取教訓。我們的目標永遠都是星辰大海,眼前的小插曲並不會擊倒我們。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關於地球的50個有趣事實(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