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球氣候環境已經呈現出變暖趨勢,絕大部分地區在2020年的平均溫度偏高。中國也沒能倖免於難,2021年春節是我國溫度偏高的一個春節,我國人都有明顯的感受和體會,大家春節出去旅行穿棉襖的都很少了,很多都是穿著大衣在樹下拍照。
其實科學家早就對全球溫度進行了測量和研究,他們發現2020年全球地面溫度相比於1850年上升了1.25攝氏度。 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在此背景下,環境和溫度呈現出明顯變化。那人類如何才能避免全球變暖造成的環境變化呢?地球是如何形成全球變暖的呢?
首先,全球各地生活質量的提高,造成人口突增。要知道人們在地球上生活必須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氣。77億人口排出的二氧化碳數量增加,從而造成全球變暖。
其次,植被和動物數量正在下降,造成地球生物多樣性和食物鏈的破壞。動物無法尋找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植物無法扭轉地球氣候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數量增加,也造成了全球變暖。最後,人類在工業生產中排放的廢水和廢氣汙染了大氣環境和海洋生態環境。海平面上升就是全球變暖的具體體現。
事實上,全球變暖已經造成南北極重大的變化。要知道南極和北極溫度偏低,存在大量的永久凍土層。普通情況下,人們無法發現凍土層內部蘊藏著生物資源,現如今,南北極出現了動植物殘骸。並且這些史前生物殘骸儲存良好,毛髮和脂肪成為科學家研究動物標本的依據。
科學家就在北極發現了一隻3到4歲的披毛犀,大概是在兩到五萬年前死亡,這並不是科學家的最終發現,他們還發現這隻動物體內存在著大量的食物。無獨有偶,科學家還發現了一隻土黃色的狼崽,狼崽毛髮柔順,死得十分安詳,科學家推斷 這隻狼崽距今已有5.7萬年。北極凍土解封,現數萬年前已滅絕生物,地球生態越發脆弱。
除此之外,南極的布魯特冰架也有隨時有崩塌的可能性。2019年,南極的各項變化引起了科學家的重視,他們發現布魯特冰架擁有一塊和倫敦差不多大小的冰川正面臨著脫離。雖然這塊冰山還沒有完全的脫離冰架,但是衛星導航拍攝的照片顯示冰川已經與冰架形成了新的斷痕。或許不久的將來,人們會見證冰川脫離的冰架。數萬年前已滅絕生物頻現北極?凍土解封,將帶來更多麻煩。
也許有人認為全球變暖不會對自己造成影響,其實氣溫變高會引發多國產生新的災難,比如澳大利亞持續半年的火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爆發的蝗災等等。全球變暖帶給人類最直接的就是天氣變得非常暖和,海平面逐漸上升,會淹沒沿海城市。其實人類解決全球變暖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只要各個國家在生產生活中嚴格控制碳排量,全球變暖就會得到有效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