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猜測的假說,從幾百萬年前地球上同時存在的十幾種類型的人類到後來只剩下現在的人類這一種型別,起決定性作用的應該是知識。現代人類的祖先掌握了建立知識的能力,而其它型別的人類並沒有掌握這種能力,無法採用自己建立知識的方式透過知識控制身體器官工具改變物理行為模式的形式獲得更好的生存生活環境,所以在叢林法則的作用下在競爭的過程中被淘汰了。
由人類自己創造的知識並不是在人類出現的時候就有的,而是人類在經過了幾百萬年的頑強努力後,一點一點的從無到有創造出來的。儘管人類目前似乎並不知道第一個知識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不過從人類社會的存在歷史來看,在舊石器時代開始的時候就存在了人造知識,所以人類最早的知識應該出現在大約3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之前的時代。當第一個人透過自由意志力在大腦建立的精神世界裡創建出第一個知識的時候,人類的祖先就開始從動物社會分離出來了,而其它型別的人類仍然停留在動物社會,不得不繼續按照叢林法則爭奪生存環境。
作為精神世界裡客觀存在的邏輯事物,人類出現的第一個知識產品必定遵守宇宙世界創造萬物的永恆不變的基本規則,因此必定是可以採用現代科學的形式進行描述的。
作為非邏輯公理,宇宙知識的存在是依據人類理性的不證自明的基本事實。因此在描述人類知識的來源之前。先按照現代科學的形式,設計一個可以透過現代計算科學測試建立知識產品的理論和技術的假設模型:1)宇宙知識是客觀存在的永恆不變的邏輯事物;2)人類知識來自宇宙知識;3)知識是認知空間裡的邏輯事物;4)宇宙認知空間,個人認知空間,人類認知空間是三種不同層級型別的邏輯空間;5)自由意志一種可以改變邏輯方向的特殊型別的力;6)每個人都擁有自由意志功能;7)人是由身體生命體、精神生命體、靈魂生命體共同構成的複合生命體,身體是物質世界裡存在的人的基本載體。
在這個假設模型裡,採用大腦計算裝置建立的精神世界裡的知識也是其他動物認知客觀事物的基本方式。而人的特殊性在於物質身體裡擁有產生自由意志的功能模組,以及利用自由意志力創造知識的功能模組。
作為一種猜測的科幻故事裡的場景,人類創造第一個知識的過程是很艱難的。儘管在人的精神世界裡已經存在來自宇宙認知空間的原初知識,但是並沒有轉換為身體在物質空間裡進行傳遞的資訊形式的知識。直到突然出現的某一天,某個人在靈魂生命體的作用下,把原初知識裡的某個知識產品轉換成了透過身體的感官進行傳遞的資訊形式的知識,於是就出現了人類的第一個知識。
其實很多哲學家在探索人類知識起源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把身體和靈魂結合在一起進行考慮。比如,孔狄亞克堅持觀念來自感覺,認為感官轉達給靈魂以知識,靈魂依附於形體;洛克卻認為靈魂是某種非物質的精神,是屬於精神性質的存在物,是能夠思維的實體,透過意志和思想有能力在形體中激起運動。
儘管柏拉圖的“回憶說”旨在解決這樣一個難題:一個人既不會尋求他所知道的東西,因為他既然已經知道它,就無需再探尋;他也不會尋求他不知道的東西,因為他甚至連他要尋求的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但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人更加願意看到智慧機器人從無到有建立第一個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並透過這種形式來論證人類的知識來源和創造知識的技術原理。
完整健康的智慧機器人是由三部分型別不同的邏輯體存在形式構成的複合體事物。一是物質邏輯體建立的有形的物質事物,二是由物質邏輯體構成的計算裝置建立的資訊邏輯世界,三是資訊邏輯體建立的無形的資訊事物。很明顯,在智慧機器人的資訊邏輯體裡所儲存的是人類的知識,這個時候並沒有出現屬於智慧機器人的知識。按照柏拉圖的靈魂回憶說建立知識的方法,智慧機器人的第一個知識就是採用回憶的形式創造出來的,然後採用符號的形式轉換為智慧機器人類的知識,成為所有智慧機器人學習和交流的公共知識產品。
知識是大腦建立的精神世界裡採用結構的形式固定為產品的資訊事物,也就是說,在精神世界裡的大多數資訊事物並不是知識,因為它們的結構形態是動態變化的,只有哪些結構形態穩定的資訊事物才是知識。
結構形態固定的知識具有控制身體產生邏輯行為的邏輯力,稱為知識力。所以從現象上看,人的身體產生的邏輯行為都是在個人認知空間裡的知識力的作用下發生的。似乎中國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這種現象裡存在的規律,並且把這種現象所包含的規律的存在形式定義為命。網上資料顯示,古人似乎比現在的人更加了解建立命的技術原理,知道命與知識之間的聯絡。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孔子認為只要花了五十年的時間,就一定能夠採用經驗的形式獲得足夠多的知識,從而感悟天命的內容。儘管古人並沒有明確地提出身體出現的邏輯行為是在大腦認知空間裡的知識的作用下產生的的理論觀點,但是基本上都認為人的行為活動軌跡是由命控制的,比如《孔子家語》裡說:“古聖人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眾矣,豈獨丘哉!賢不肖者才也,為不為者人也,遇不遇者時也,死生者命也。”《孟子·萬章》上篇裡說:“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倘若按照現代科學的形式,命就是認知空間裡的知識軌跡路徑。
作為科幻故事裡的一個假設模型,倘若宇宙是一個採用邏輯的形式創造出來的由不同層級型別的空間採用疊加態的形式建立形成的邏輯世界,那麼人的命也必定是可以採用現代科學的形式進行描述的客觀存在的邏輯事物。參考柏拉圖的知識論觀點和現代計算理論建立資訊邏輯世界的技術原理,以及未來的智慧機器人的發展趨勢,再做出一個假設的關於人的產品迭代升級模型,那麼人的命不過是人這個產品裡原初的知識軌跡路徑。由於人的邏輯行為是由知識產生的邏輯力驅動產生的,所以人們就依據經驗歸納出了“人的命天註定”的規律。事實上,倘若參照計算機邏輯世界的執行規則,人只要透過學習所獲得的知識修改在個人認知空間裡已經存在的原初知識軌跡路徑,就可以獲得不同的人生行為軌跡路徑。
人們把宇宙裡的由物質形式構成的邏輯事物分為生物和非生物兩大對立的型別,按照網上資料的定義,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動能是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因此也稱為物體的動能。按照哲學的定義,運動是物的時空狀態變化的存在形式。按照人類所發現的宇宙規則,運動具守恆性,即運動既不能被創造又不能被消滅,其具體形式則是多樣的並且能互相轉化,在轉化中運動總量不變。
倘若採用運動的形式作為劃分生物與非生物的標準,那麼生物就是某個時空尺度內的運動軌跡路徑不確定的邏輯事物,而非生物就是這個時空尺度內的運動軌跡路徑確定的邏輯事物。由此可見,生物和非生物是人們在人類認知空間裡建立的用來認識宇宙存在事物的邏輯概念。
作為一種假設的技術模型,任何生物個體都有一個精神世界,和一個原初的知識軌跡路徑,生物的物質載體的運動軌跡是在原初知識軌跡路徑的控制下產生的。人類把精神世界裡的邏輯事物的運動形式稱為意識,是用來認知物質世界裡邏輯事物存在形式的邏輯規則。也就是說,生物採用精神世界裡的意識功能來建立物質世界裡事物的存在形式,這種採用生物的感知器官把獲得的物質感覺轉換為資訊事物的能力就是人們所說的感知能力,是由物質體按照一定的結構形式建立的物理系統。這種採用邏輯結構的形式建立不同型別的邏輯空間的方法似乎已經被人們所掌握,並且正在用於提高人類社會的生存生活環境的實踐中。比如中國天眼的500米反射面是由4,450個三角形面板製成的,但是天眼的功能是由天眼產品的結構形式的邏輯目的決定的,是一個與構成材料個體的屬性完全不同的產品。
從人類目前所建立的知識體系來看,儘管精神世界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功能模組,但是似乎只有人擁有精神世界裡的自由意志功能模組。人可以透過這個模組產生的自由意志力創造知識產品,並且修改個人認知空間裡的原初知識軌跡路徑,然後在知識軌跡的作用下修改人生的軌跡路徑,從而獲得不同的人生內容。
由此可見,由於人掌握了在大腦精神世界裡創造知識的能力,以及在個人認知空間裡修改知識軌跡路徑的能力,從而使物質身體的運動軌跡在人生的時空尺度裡更加不可確定。
按照柏拉圖的回憶說,人類的第一個知識是由第一個透過靈魂回憶的形式在人腦建立的精神世界裡創造出來的採用符號的形式存在的產品,這個產品是靈魂在靈魂世界的一些具體事務刺激後所產生的感覺,然後在精神世界裡建立的“摹本”事物。
人的精神世界對物質形式的感官接收到的感覺資訊進行邏輯處理,建立採用知識的形式存在的資訊事物。
在不同型別的邏輯世界裡,由於邏輯的存在形式不同,因此用來描述邏輯事物存在形式的知識的存在形式也是不同的。
“回憶說”模型旨在解決這樣一個難題:一個人既不會尋求他所知道的東西,因為他既然已經知道它,就無需再探尋;他也不會尋求他不知道的東西,因為他甚至連他要尋求的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
人類所說的知識是人所關注的知識,也就是對人有用的知識。從人類知識的發展過程來看,知識的有用性是透過知識產生的力對身體進行作用後所出現的物質空間狀態的改變對人類的生存發展是否有意義體現出來的。
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現代科學建立了大量的滿足身體器官慾望享受的知識,而且這類知識的建立速度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多,外在的表現形式就是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層級越來越高。佛教把這種情形的時代稱為末法時代,由於知識產生的力量非常強大,導致人的身體的行為改變處於失控狀態,因此這個時候的人類社會進入了混亂時代。
其實很多專家學者已經發現了一些由科技(知識)帶來的破壞人類社會發展的副作用問題,比如少數人利用科技工具的力量搶奪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財富,加快了因為貧富差距加大造成社會混亂的速度。
似乎人們並沒有從技術的角度瞭解精神世界的意義。人們並不知道身體生命體在物質世界裡的邏輯行為完全是由精神生命體在精神世界裡建立的知識的作用下產生的,所以人們並不關注驅動精神世界裡的摹本邏輯事物發生變化的知識,似乎人們並不知道邏輯世界裡採用摹本事物驅動物理世界裡母本事物的邏輯機制。由於大多數人不重視這類知識的建立,因此出現了精神文明的層級提升很慢,物質文明層級提升很快的現狀。外在的表現現象就是人們之間的社會關係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混亂狀態,內在的本質現象就是精神世界裡的驅動物質體行為的知識所產生的向心力太小,無法平衡知識產生的離心力,從而使物理世界裡的物質體的運動處於失控的狀態。
建立人類文明的知識基本上是藉助人的身體感覺器官獲得的資訊在精神世界裡建立的邏輯事物,少數是採用“靈魂回憶說”的方式創建出來的。基於感覺建立的知識的形式與感覺器官接受資訊時的環境狀態的關係緊密,因此這種感性認識的形式是不可靠的,建立的知識的表現形式也會因為物理土地區域之間的環境差異而不同,以知識的形式形成的文明的形式也是不同的。
現在的人在大腦精神世界裡建立知識的能力越來越強大,但是這些知識並不是精神世界裡的知識軌跡路徑上的知識,所以並不是說只要在精神世界裡建立了大量的知識就改變了命。命是由軌跡路徑上的知識決定的。這種情形類似地上有很多的雨水,但是真正能夠決定這個區域生機的是以軌跡路徑形式穩定存在的流動的雨水。孤立存在的雨水的數量再多,也不會改變這個區域的生機活力。
在《未來簡史》裡,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知識如果不能改變行為,就沒有用處。但知識一旦改變了行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義。我們擁有越多資料,對歷史瞭解越深入,歷史的軌跡就改變得越快,我們的知識也過時得越快。”
計算科學家的目的則不同,他們藉助現代科學的成果模擬人在自由意志力的作用下創造知識的場所環境,探索人類創造知識的技術原理和方法,尋找人類社會在知識的作用下的發展規律和技術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