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前幾天美國南部突然下起大雪。從來不下雪的得克薩斯州狂降大雪。在得州生活的小朋友們就開心了,不光不用上學,還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快樂的童年啊!

由此引出一個話題,不是說好了全球變暖嗎?怎麼如此靠南的得克薩斯州都下這麼大雪?主張全球變暖的人還是有說法的:全球變暖造成了極端天氣變多。假如你不信全球暖化,那麼去看看格陵蘭融化的冰川,北冰洋每年冰層的消融,等等等等。

主張全球變暖的會不會被凍死?

當然,最直觀的還是奉上最近多少年來溫度測量結果。比如下圖是1800年以來的溫度變化。近200年來,溫度從最低上升到最高差不多增長了三攝氏度(注意圖片來自BBC,BBC大家都懂的)。

1800年以後地表溫度變化

如果再加上這兩百年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就更有說服力了。二氧化碳確實是溫室氣體,而且溫度上升的同時,二氧化碳濃度也在上升。那麼結論自然就是:減排二氧化碳,阻止全球暖化。

氣溫變化與大氣二氧化碳含量之間的關係

且不說減排二氧化碳是否有意義,前述全球變暖的論調,完全是BBC敘事手法。BBC不僅有陰間濾鏡,還有斷章取義。只給大夥看這兩百多年以來的氣候變化,更長時間段的氣候變化曲線為什麼不展示給大家呢?下圖是五千年來中國氣溫變化情況。下面我們要給大家好好講講,溫度變化對中國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五千年來中國氣候變化

中國在夏商時期,氣候是很溫暖的,比現在平均溫度高了足足有三攝氏度。不要小看這三攝氏度,中華文明起源的黃河流域,那時候接近亞熱帶氣候,驚人吧!現在河南一月份日平均氣溫在-3℃到6℃之間。據估計殷商時期河南一月份氣溫比現在高3-5℃。也就是說,夏商時期,河南冬天平均溫度在零上,1月份是下雨而不是下雪。河南的簡稱,豫,就是左長矛右大象,意為“牽象之地”,那時候河南生活著大量的亞洲象。從殷墟中還發掘出殉葬的大象骸骨呢。這之後氣溫突然下降,同時代發生了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河南安陽殷墟殉葬坑裡的大象

等到兩漢末年,氣溫又降,進入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中國紛亂不堪。之後氣候轉暖,中國進入了盛唐時期。到了北宋,中國的文明程度達到了一個高峰,中國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發達的國家。

大俠郭嘯天(注意背景中的雪)

然而可悲的是,北宋末年,氣溫大降,金兵南侵。比如南宋初年的臨安,大師金庸的《射鵰英雄傳》中就記載說,“第二日下得更大,銀絮飛天,瓊瑤匝地,四下裡都白茫茫的。”大俠郭嘯天與周星馳(宋兵乙)等人進行生死搏鬥,壯烈犧牲的時候,背景中可以看到厚厚的積雪。遠在南方的臨安都下這麼大的雪,河南的情況可想而知。或許不用金兵南下,宋室都要南遷--其實是氣溫下降惹的禍啊!!!

宋兵乙

自公元1000年之後,中國進入了長達1000年的相對寒冷期。尤其到了明朝末年,情況更慘。現在對於明朝滅亡,大家都在罵東林黨,連魏忠賢都有人給翻案了。其實人算不如天算,當時是小冰期,崇禎年間連續十年大旱,否則李郵差就算丟了體制內的崗位,也搞不起事來。這種自然的力量是人力抵抗不了的。再到19世紀中葉,氣溫又降低。這時候大家都知道發生了什麼,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八國聯軍。或許有人質疑中國溫度變化曲線是否正確。下圖是挪威科學家記錄的一萬年裡雪線變化,可見與中國溫度變化相當的吻合。

挪威雪線與中國溫度變化

最早指出中國五千年氣候變化規律的,是偉大的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他在《中國近五千年中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劃定了中國歷史上的四個溫暖期和四個寒冷期,分別是:

第一個溫暖期:(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夏、商、西周;

第一個寒冷期:東周;

第二個溫暖期:兩漢;

第二個寒冷期:三國魏晉南北朝;

第三個溫暖期:唐朝;

第三個寒冷期:五代十國兩宋;

第四個溫暖期(相對溫暖,但不及之前溫暖):明朝;

第四個寒冷期:(17世紀至19世紀)清朝。

總之,低溫總和中國的動亂時代聯絡在一起,而氣候暖和時中國則處於繁榮期--中國最強盛的漢唐都屬於溫暖期。自公元1000年以來,中國進入長達1000年的相對寒冷期,其間經歷了兩次亡國,到1900年前後又差點被帝國主義滅亡。

竺可楨先生

近幾十年來,全球氣溫在穩步回升,而中國氣溫上升比全球升溫速度還快。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的資料,2018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約1.0℃。1951~2018年,中國年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24℃,升溫率明顯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算一下就知道,從建國到現在的70餘年裡,中國平均氣溫升高了約1.7℃。與前述中國歷史溫度曲線對比可知,在1950年基礎上升溫1.7℃的話,則當前氣溫已經達到盛唐時期的水平。

60年來中國溫度變化趨勢

尤其是近二十年以來,氣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更加明顯,一個表現就是降水帶北移。以西北地區為例,河西走廊每十年平均降水增加4-12毫米。與此同時,戈壁荒漠面積減少。在黃河河套地區,植被開始恢復。比如陝北的毛烏素沙漠,現在幾乎要消失了。由於植被覆蓋的增加,進入黃河的泥沙在減少。所謂“黃河清,聖人出”的日子就要到了。

曾經的毛烏素沙漠

在黑龍江林區,出現了大片闊葉林,這是氣候變溫暖的標誌。在新疆,植被也開始恢復。塔里木盆地降雨越來越多,一些古河道又開始有水流淌。有人預計,二三十年後新疆的環境將會得到很大改善,則新疆的大發展可期。總之,假如現在的趨勢持續下去,中國在氣候上可能至少會回到夏商時期的狀態。

斷流多年的塔里木河又回來了

有人可能會擔心,溫度這樣繼續上升的話,會不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我們如果把眼光拉長一點,下圖是5億4千萬年前到現今的氣候變化趨勢。你可以看出,現在的地球實際上處於一種相對來說極低溫的狀態,溫度再下降可能性不大了,升溫才是正常的。

5億多年來的氣候變化

那麼氣溫上升的空間有多大呢?再看下圖,這是自從恐龍滅絕之後的氣溫變化曲線。現在的平均溫度比始新世氣候最適宜(Eocene Climatic Optimum)時期要低10℃以上。就算溫度按照每十年升0.24℃持續下去,升10℃要四百多年,我們這一輩人肯定看不到了。最重要的是,氣候變化根本就不是當今的人類所能控制的,我們順其自然就好。

6500萬年來氣溫變化

總之,氣候變暖對中國來說其實是做夢都能笑醒的事情。中國會進入一個高度繁榮期,同時經濟重心自唐朝以來南移的趨勢也會轉變,逐漸開始北移。有眼光的朋友應該在有潛力的北方城市多買幾套房,三十年內升值潛力絕對大於南方城市,尤其是深圳。

8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數碼顯微鏡在微電子和電子行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