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學了醫學以後,咱知識掌握多少不說,最起碼對生老病死有了很清楚的認知。不管是人還是小動物,隨著細胞老化,每個生物的DNA上會積累數千種化學標記;時間長了,再好的醫學水平也阻止不了生命的離去。

臨床待得越久,咱應該越有這樣的感覺:生死之別就是一堵無形的牆,生命會不由自主地向它靠近,墜落到另一端去;咱們用盡所有的力氣,無非只能拖延一丁點時間,卻永遠無法打破這一堵牆……嗎?

在12月2日,這堵牆鬆動了。

老化本質

要想打破死生之隔,就要了解衰老的本質:衰老以無數種方式影響身體,包括增加、去除或改變DNA上的甲基等化學基團;這些“表觀遺傳”變化會隨著生物的年齡增長而積累,而且永遠不會消退。

於是,永不服輸的科學家就開始槓了:永遠不會消退是誰規定的?如果表觀遺傳變化是衰老的驅動因素,為啥不能重置表觀基因組?我家鬧鐘可以隨意逆轉,那這個化學鐘錶怎麼不可以了呢?

科學家不僅是精神上的槓精,更是行動力的巨人。2016年,哈佛大學醫學院展開了相關的基因工程研究,而且直接在小白鼠身上進行了相關的活體實驗。根據結果,基因工程改造完全能夠改變這些小鼠的衰老速度,可以讓它們更年輕,也可以讓它們更老。

這是咋做到的呢?科學家沒有去管端粒,而是直接去觸發管理基因分裂作用的片段,並把這個東西當做開關,讓小白鼠的細胞產生四種完全不同的表達。你可以這麼理解:觸發這些基因可能會導致細胞失去其發育身份,比如使面板細胞的外觀和行為更像面板細胞的特徵,甚至讓細胞直接恢復到類似幹細胞的狀態。

那怎麼辦呢?開關打開了,過幾天再關閉,這不就保持年輕了嘛。最終,小鼠的衰老速度明顯變慢了,明明已經行將就木半截入土的小鼠,莫名其妙表現出了年輕小鼠特有的表觀遺傳標記模式。

但是,這種技術完全不成熟:實驗的過程裡,小鼠的細胞有的變成了年輕細胞,有的變成了癌細胞。世界上並不是只有生與死的二元對立,這中間還有一個腫瘤。

基因開關

困境來了,英雄也就不遠了。

這時候要交代一個背景,著名的德國藥企辛克萊製藥SinclairPharmaplc在2018年被華東醫藥收購了,一方面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模式,另一方面也給了海內外的中國科學家一個很大的舞臺——這裡就包括了咱的主人公,今年28歲的哈佛博士呂垣澄。

呂垣澄呂垣澄想要尋找一種更安全的方法來恢復細胞活力。原先的團隊使用了四個基因,呂垣澄放棄了其中一個與癌症有關的基因,將其餘三個塞進一個病毒,病毒可以將這些基因運輸到細胞中。他還加入了一個開關,這樣就能透過讓小鼠喝下添加了藥物的水來開啟基因。停止給藥就能讓基因再次關閉。

由於哺乳動物在發育早期就失去了再生中樞神經系統成分的能力,呂垣澄和同事決定在這個位置測試他們的方法。他們選擇了眼睛的視網膜神經:首先將病毒注射到眼睛裡,看看這三個基因的表達是否能讓小鼠的受損神經再生——這是目前還沒有任何治療方法能做到的。

於是,呂垣澄成為了【第一個看到神經從受損的眼球細胞中再生出來】的人類。

“就像一隻水母從受損部位長出來,”他說,“那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該團隊繼續用實驗表明,他們的系統改善了年齡相關性視力下降或眼內壓上升的小鼠的視力。該方法還將小鼠和實驗室培養的人類細胞的表觀遺傳模式重置為更年輕的狀態。

臨床時代

你可能會覺得,這還是科研階段,真到臨床不知道是啥時候的事兒了。

那可就是你的不對了。哈佛大學已將該技術授權給波士頓的Life Biosciences公司,目前已經進行到了臨床前安全性評估的階段。如果不出什麼岔子,這將很快成為一種治療視力下降的創新方法。

永生,雖然還有很長的路,可我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看到了它的光芒。生物學家會不斷探索永生的路徑,而專注重程式設計和量子計算的科學家會不斷推進他們的研究效率。

那你呢?準備好迎接新時代和新知識就好啦。

10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科學的本質是尋找規律,突破和改變,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