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直以來都對研究人體最高指揮官大腦的精密構造有著強烈的好奇,儘管已經儲存了很多知識了,我們的大腦開發程度仍然只是微小的一部分,每取得一點進展都能夠在拓展人類能力的道路上前進一大截。人工智慧領域對於神經網路的研究靈感就源自大腦的分類、分析和決策,但是反向應用的例子還比較少。
人類關於腦機的研究是漫長而艱辛的,對於生物體外接裝置進行訊號傳輸乃至操控的設想早已有之,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有一些系統的理論和成果出現。2008年,匹茲堡大學神經生物學家利用腦機介面讓一隻猴子操縱機械手臂給自己餵食,如果能夠在人身上實現類似的功能,將是全球超過10億殘疾人的福音。
我們也總是在研究人類神奇的遺忘機制,如何從大量龐雜的資訊中篩選出不重要的丟棄,以及應激時如何選擇性地遺忘或是強化記憶。但擁有記憶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記憶可能是我們不被驅逐的天堂,也可能是我們無法逃離的地獄。編輯記憶能夠解決記憶不好的一面嗎?
腦機的研究已經讓我們能夠把生物神經訊號轉化為電訊號,並且透過足夠多的資料學習、訓練掌握訊號表達的含義。在TED演講中我們瞭解到,想要實現編輯記憶,需要實現兩件事:一是實現一個使記憶不穩定的方法,二是強化鞏固需要保留的記憶。
因為訊號的轉換是雙向相互的,所以正向能夠匯出的反向也能夠匯入,理論上可行。只是想要實現改變記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外部訊號的改變如何引起大腦內部神經元結構的改變,新加入的記憶如何在時序上和已有的記憶接合起來,等等。
最艱難的一步可能是倫理問題,我們希望改變記憶讓受到創傷的人好起來,但科技從來都是雙刃劍。如何防止壞人利用技術獲取別人的重要記憶,竊取別人的商業秘密和國家秘密,甚至交換別人的人生,都給世界的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人類永遠在探索的路上,也要永遠謹慎謙卑。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