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寫這篇文章沒人看,但還是想記錄一個心得。
很多年以前,我們社會工程學研究中發現一個問題,同樣是群體意識,螞蟻、蜜蜂、魚蝦、麻雀等生物的群體意識智商可以疊加,種群越大,智商越高,種群智商遠大於個體智商。
但是,人的群體意識智商遠小於個體智商,反而會有類似《烏合之眾》等理論著作專門研究群體思維對群體意識智障的負向影響。
聖經上說,神在巴別塔降下懲罰,把人的語言變化成各種方言,導致人的交流受到障礙,巴別塔也就成了最早的爛尾樓之一。但實際上,研究人和蜜蜂的區別,蜜蜂等動物之間的交流透過的是外資訊素,相當於他們的思維之間是硬體直連,而人必須透過語言、文字進行互動,人的交流效率遠小於人腦的內部處理速度,這就導致人的意識之間形成孤島,也就是說,人的腦硬體沒有群體決策功能。
早期研究認為人的語言是終極進化的結果,但實際上,這功能應是人腦意識之間無法直連而被“憋”出來的低效交流功能。試想,如果人加上群體意識的功能,基於人腦遠高於蜜蜂、螞蟻等生物神經系統的智商,且人腦能突破家族界限,可以實現70億人口的全部直接硬體互聯,那人的能力會恐怖到什麼程度。
也就是說,人的語言文字,是一個基因鎖,直接鎖住了人的群體意識功能。人無法用大規模群體分佈計算來提升人腦計算能力。
但是,這個發現還有一個推論。
如果蜜蜂、螞蟻等生物的神經系統可以控制資訊素分泌,使用體外資訊素連線不同個體,那麼說,腦神經系統存在控制非電訊號傳導資訊的機制。人腦中有垂體、松果體等結構可以在神經電訊號控制下形成人體腦激素,從而實現對植物神經的控制,也就是說,人腦也擁有電訊號轉化成短肽鏈資訊的能力。但是,海馬體的作用果真是固化神經突觸連線來形成長期記憶嗎?
或者說,海馬體的真實作用,很可能是利用神經電訊號合成長肽鏈,使用腦脊液中的非特異性蛋白結構來儲存長期記憶,將神經電訊號轉化成長肽鏈長期儲存資訊,解放大量突觸連結,特性條件下,根據部分電訊號檢索長肽鏈資訊,從而獲得對應的突觸連結模式,從而呼叫長期記憶。而這些長肽鏈也會在一定週期中被分解,導致長期記憶被遺忘。而反覆加強的該長肽鏈合成過程,可以使對應資訊量長肽鏈的含量增加,以增加記憶強度。也就是說,強化記憶的過程中,會生成大量的含有相同資訊的長肽鏈,這也是熟讀背誦的原因,而溫故知新的過程,是讀取這類資訊後進行復制進而增加濃度的過程。超憶症則是因為某種分解功能受到破壞,導致歷史上所有長肽鏈均儲存在腦脊液中。
我們知道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38,也就是說6後面23個零個氨基酸重量為138g,人的腦脊液大約150ml,考慮到腦脊液溶質中還有諸多控制腦電導率、析出腦激素等其他功能,這就能算出如果腦脊液中使用長肽鏈進行資訊儲存的可用儲存量。當然,這種長肽鏈也可能存在於腦白質等其他位置。
或者說,現在已經擁有了實驗室中合成長肽鏈的能力,如果人真的發現了這種長肽鏈的資訊儲存機制,可能將來知識傳承過程,根本不需要接什麼網線用電訊號直接輸入到腦皮層,可能只需要打一針。這就比較科幻了。
當然,文科生理解理科生的東西,也就到這個程度,隨便說說,真有看到的,權當是個都市傳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