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的家園,誕生於46億年前,而人類誕生於這個家園的時間只有數百萬年。人類的誕生給地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進入工業時代之後,科技的快速發展更是在不斷改變著地球。
當然,目前人類科技對地球的改變並不是向著好的方法改變,而是生態環境在不斷惡化。如果我們對比現在的地球跟50年前的地球照片,你會發現,現在的地球明顯比過去的地球要暗淡了許多。這都是工業汙染造成的後果。
除了人類的活動會不斷改變地球之外,地球本身的地質活動,環境變化也會不斷改變著地球。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再過一億年,地球會變成什麼模樣?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也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看法,有科學認為一億年後,地球有可能會披上科技外衣。
一億年的時間對於人類文明來說是一個無比漫長的時間,對於地球46億年的年齡也同樣是一個不短的時間。一億年能夠改變很多東西,地球自然也會發生改變,我們都知道,地球自誕生的那一天起,生態環境一直都在發生著改變。
尤其是生命誕生之後,地球的生態環境基本上每隔一億年左右就會發生一次巨大的變化。我們就拿近4億年的生命史來說,就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的生物大滅絕都是地球生態發生劇變造成的,生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地球的整體形象自然也會發生很大變化。
當然,過去的五次生物大滅絕都沒有人類的參與,可是恐龍大滅絕之後,人類誕生了。從此地球的命運也跟人類緊密聯絡在一起,因此,一億年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人類會如何發展,人類的命運會如何?
相信朋友們都知道,人類進入科技時代之後,對資源的需求是越來越大。而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且隨著近幾十年來科技的飛速發展,資源的消耗也在加速,其中不少的資源已經面臨枯竭的風險。科學家曾經預測,地球的不可再生資源有可能最多還能夠讓人類使用數百年。
那個時候,人類就需要選擇一個新家園,而這個新家園目前設定的目標是火星。當然火星想要成為人類的新家園,還需要經過不斷的改造才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未來地球成為像火星一樣的荒涼星球,而火星則成為了新的綠色宜居行星。
要知道,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多次的生態劇變,每一次都差點讓生命徹底滅絕,那個時候的地球是一個煉獄般的星球。可是生態劇變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本身強大的修復能力不斷髮揮作用,又讓地球恢復到了一個美麗的星球。
只不過,這種生態的自然恢復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少則數千萬年,多則上億年。即使數百年之後,地球生態徹底惡化,人類不得不轉移到火星上生存,那麼地球的生態在沒有了人類的破壞之後,也會一點點修復。那麼一億年之後,地球有可能會是一個更加美麗的生態原始星球。
當然,這只是在人類科技沒有干預之下的自然修復。可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人類有著強大的科技實力,不會等地球漫長的自我修復,而是會透過科技的力量加入進去,加快地球生態的恢復。有可能只需要一萬年左右,就能夠讓地球徹底恢復,人類再次回到地球生活。
另外一億年之後的地球還有一種可能的大變化,那就是陸地板塊數量可能會增加。相信朋友們都知道,地球在3億年前可是隻有一個巨大的板塊陸地,我們稱之為盤古大陸。後來巨大的板塊運動讓一個板塊分裂為現在的七大板塊。
那是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一個板塊分裂為七個?科學家研究認為,主要是月球引力的影響。我們都知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作為一個衛星,其質量大到不可思議。正是由於月球相對於地球來說,太大了,所以產生了非常明顯的潮汐力。
地月之間的引力不僅讓地球的自轉速度不斷變慢,更適宜地球生態的誕生和生態,而且也不斷改變著地球的生態變化。可以說地球在漫長的歲月裡,經常發生一些週期性的巨大生態變化,很大程度上都跟月球有一定的關係。
在月球的引力影響之下,盤古大陸逐漸出現裂痕,最終分裂為七大板塊,形成了現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由於月球仍然存在,它在未來還會不斷影響著地球的板塊運動,因此,科學家猜測,未來地球的板塊還會發生分裂,有可能是先融合一部分,然後再分裂。其中,可能性最高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一億年後,地球上或許再無南北美洲,只剩下統一的美洲大陸。
除了以上這些可能之外,科學家對一億年後的地球還有另外一個可能性非常大的猜測,那就是披上科技的外衣。這個要如何理解呢?所謂的科技外衣,意思就是說地球會被人類進行徹底的改造,成為一個具有科技範的地球。
要知道,人類的科技如果一直髮展下去,那麼一億年之後會強大到何種程度,是我們現在無法想象的。不過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那個時候人類在宇宙中大機率已經是強大的星際文明,對於一個星際文明來說,改造一顆行星並不是什麼難事。
那人類為什麼要改造地球?其實也是為了地球和人類的安全,要知道不管是地球本身的地質活動還是來自於地球之外的各種危險,都會給地球和人類帶來許多的麻煩和災難。我們要徹底讓地球成為一顆人類的安全生存家園,那麼透過科技的力量改造地球是必然的。
有可能一億年後的地球內部已經不是現在的岩漿物質,而是人類的科技機械裝置。整個地球外表看上去還是顆行星,可是內部已經不是類地行星的構造。將地球內部有科技完成改造,那麼地質活動就基本不存在了,也不會再有地震的發生。
而地球的生態也可以進行自由調節,更有利於人類在地球表面的生存活動。除了地球內部進行科技改造之外,地表也會進行大量的科技改造,除了生活設施之外,還會出現一些特別的建築用來保護地球。而進行改造後的地球同樣也是一個可以進行移動流浪的星球。
如果太陽系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巨大災難,比如太陽將發生氦閃,那麼人類將不得不離開太陽系。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將地球一起打包帶走,而不是留下地球毀滅。由此可見,科技的強大不僅決定著未來人類的命運,末端也決定著未來地球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