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科學家作了實地考察,俄國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認為,羅布泊從形成時期起,它的位置和形態就隨著充水量的變化而南北變動著,有時偏北,有時偏南,有時水量很多,有時則很少,甚至乾涸 瑞典的斯文·赫定到羅布泊地區考察,也認為羅布泊遊移到喀拉和順去了。斯文·赫定還推測了羅布泊遊移的原因,他認為羅布泊遊移是由於進人湖中的河水(塔里木河)夾帶著大量泥沙,泥沙沉積在湖盆,使湖盆抬高,導致湖水往較低的方向移動。過一段時期後,被泥沙抬高露出的湖底又遭受風的吹蝕而降低,這時湖水又回到原來的湖盆中。羅布泊像鐘擺一樣,南北遊移不定,而且遊移週期可能為1500年。
但也有人認為羅布泊從來就不是個遊移湖。盧支亭先生認為羅布泊由於受湖內部新構造運動和入湖水量變化的影響,在歷史上常出現積水輪廓的大小變動,此種變動本來是一種自然的歷史演變過程,而不能稱之為遊移湖或交替湖。中國科學院新疆綜合考察隊地貌組透過對羅布泊進行實地調查和衛星照片分析證明羅布湖從第四紀以來始終沒有離開過羅布泊窪地。但他始終在湖湓內變動.
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位於塔里木盆地東部。曾是我國的一個湖泊,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著稱於世。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闖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
現在羅布泊是位於北面最低、並且最大的一個窪地,曾經是塔里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源於天山、崑崙山和阿爾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羅布窪地形成湖泊。注入羅布泊的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和米蘭河等,同時也部分的受到祁連山冰川融水的補給,融水從東南透過勒河流入湖中。
那裡曾經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現已成為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天空不見一隻鳥,沒有任何飛禽敢於穿越。特別是乾旱少雨的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的改道,如果不與社會聯絡起來,從人與自然的相處上面尋找原因,是難以找到正確的答案的。
從目前看,以上兩種說法似乎各佔其半勢均力敵,不管這個謎底究竟是什麼、我們都應該愛護環境保護好我們的家園,這樣做才是對自己對自然、對子孫負責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