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俗話說萬物沒有永恆,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資源已經消耗殆盡,而人類選擇在太空中尋找新的家園,那該怎麼辦呢?在茫茫宇宙中找到一個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現似乎不太現實,那如果在太陽系中建造人類自己的生活空間呢?

像地球這樣的岩石行星是從初生恆星的殘餘物質中誕生的,物質的起始粒度比人類頭髮絲的寬度還要小,這些微粒彼此相互碰撞不斷融合變大,直到幾百萬年後它才成為一個新的行星,這是從理論上講行星在宇宙中形成的過程,那麼我們如何製造一個人造行星呢?

如果人類要建造一個行星複製品並移民,我們就必須選擇一塊充滿空氣且有適當溫度,有類似地球的引力和圍繞太陽穩定執行的岩石,而這僅僅是開始,我們將在太陽的宜居帶開始建設,這將有助於我們的人造行星保持類似地球的溫度。

但我們在哪裡找到它的所有材料呢?小行星似乎是一個很好的來源,但是地球的品質太大了,太陽系中並沒有足夠的小行星來建造一個新的地球,但是在奧爾特雲中可能有足夠的材料,它由一群冰冷的岩石碎片組成,是理論上太陽系的最外層。但是它距離我們太遙遠了,即使是過去41年一直以17公里/秒的速度行駛的旅行者1號也還在要300年才能到達那裡。

而如果要到達奧爾特雲的另一邊則還需要大約3萬年,我們需要建造一些更快的航天器來獲取所有塵埃並將其推向正確的方向。當然,我們也可以一開始從其他星球上“偷”衛星過來,比如木星的所有衛星都會給我們足夠的材料來製造一個大約7%地球大小的行星。如果我們能夠將它們從木星的軌道中拉出來這將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沒有必要建造像地球一樣大的新世界來複制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相同的引力。

儘管如此我們還需要至少幾百年才能完成建設,一旦所有的工程問題得到解決,新形成的人造星球就會圍繞太陽執行,我們可以運輸水過去讓它蒸發來營造大氣層,甚至可以將地球上多餘的二氧化碳也運輸過去之後帶來的植物會通過光合作用在大氣中緩慢形成氧氣。最後經過數百年的行星建設,第一批人類Explorer就可以踏上新的陸地了!

類似地球的溫度和重力會使它看起來像我們的地球,但它不會像地球一樣穩定,從行星環境到軌道引數,這個人造的世界都需要積極的維護和不斷地改進。你認為這樣的做法可行嗎?(這個想法不可行,即使科技再發達!很多科學家都不支援!)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解讀2019諾貝爾物理獎:幫助人類打開了更為廣闊的系外行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