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各學術團體擬推薦候選人名單(排名不分先後)中,包括26位醫療行業專家。
2021年1月1日,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啟動2021年院士增選工作。依據通知,中國科學院2021年院士增選總名額為73名,其中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名。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總名額不超過88名。
通知要求在堅持標準和條件的前提下,要特別注意對長期工作在西部邊遠地區、工程科技一線及民營企業專家的提名,對優秀中青年專家的提名,對交叉學科、新興學科以及本學部增選優先支援專業學科專家的提名。
各學術團體向中科協推薦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9名
1.凌昌全,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中醫醫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醫腫瘤研究所所長。長期致力於中醫、中西醫結合方法防治腫瘤的臨床與研究,擅長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肝病、疑難雜症等,承擔各類重點科研課題30餘項。
2.譚明生,中日友好醫院脊柱上頸椎中心主任。主要從事脊柱外科工作,尤其是寰樞椎脫位和寰樞椎骨折等診斷治療,主持國家級和部省級科研課題10多項,獲8項骨科技術專利。
3.劉新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臨床醫學院副院長、東部戰區總醫院(南京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擔任全軍神經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南京軍區神經內科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江蘇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從事神經科和腦血管病臨床工作20餘年。擅長腦血管病、腦血管介入和卒中的危險因素控制、各類腦血管病的病因診治、卒中單元治療、頸動脈和腦動脈狹窄或閉塞的診斷、腦血管成形術和血管內支架治療。
4.朱衛國,深圳大學醫學部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醫學部主任、醫學院院長。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國家基金委重大及重點專案負責人。主要從事腫瘤表觀遺傳調控,DNA損傷應答與組蛋白修飾及細胞自噬的研究工作。
5.黃國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主攻小兒心血管疾病,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首席科學家,特別是先天性心臟病無創傷性診斷、病因和干預策略,以及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的診治和研究。
6.馬駿,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常務副主任、常務副院長。在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從事鼻咽癌臨床診治研究34年,將鼻咽癌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由90年代的60%提高到目前的84%,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7.瞿介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委書記。長期致力於呼吸系統疑難危重疾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等十餘項重大課題。
8.謝渭芬,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長期從事消化系病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30年,先後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衛生部重大疾病專項基金等10餘項基金。
9.趙世華,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磁共振影像科主任。擅長心血管影像診斷,尤其是心血管磁共振診斷,對各類複雜疾病具有綜合判斷能力。以第一完成人,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七項成果(影像與介入)。
各學術團體向中科協推薦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17名
1.朱立國,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國家重點專科(骨傷科)學科帶頭人。擅長應用中醫中西醫療法治療脊柱疾病。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級課題4項(包括中醫骨傷屆首個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專案)等。
2.肖小河,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肝病醫學部學術主任、全軍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肖小河研究員主要從事臨床中藥學研究。以藥源性肝損傷為代表,建立了中藥安全風險防控技術體系。論證了藥物病證毒理學模式和方法,揭示了國際高度關注的何首烏等系列中草藥肝損傷之謎。
3.周智廣,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糖尿病,擅長糖尿病診治。長期從事內分泌代謝病專業臨床醫療和教學工作。主持國家、國際及部省級縱向課題4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
4.胡三元,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主要從事減重與代謝外科手術的基礎與臨床應用、國產腹腔鏡機器人的研發、肝膽胰微創外科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推廣等研究。主持國家多項國家重點課題,發表SCI論文110餘篇。
5.董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青島大學醫療集團總院長。從事小兒外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30餘年,對小兒腫瘤及小兒肝、膽疾病等有較深入的研究,發表論文200餘篇。
6.于波,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兼心內科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結構心臟病學組組長。對心血管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雜症的診斷有豐富的理論及實踐經驗。主持國家多項重點課題,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
7.王升啟,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員,長期致力於軍事醫學研究,是我國傳染病分子診斷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從事生物技術研究;反義寡核苷酸大規模合成、化學修飾及抗病毒和抗腫瘤研究等。建立了系列生物晶片新技術,提出了宿主靶標的學術思想,採用生物晶片、生物資訊和反義核酸等技術等。
8.王行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武漢疫情期間,2020年2月8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整體接管雷神山醫院,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兼任雷神山醫院院長,2020年8月19日,王行環獲得第十二屆“中國醫師獎”。2020年12月,被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等6部門授予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學術上,王行環是泌尿外科和循證與轉化醫學學科帶頭人,把腹腔鏡微創技術和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推廣到廣大地市縣醫院,造福眾多患者。
9.何崑崙,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在國內首先報道了球囊擴張術後早期區域性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表達升高和NO合成酶表達減少可能透過刺激區域性血管組織MAPKs的活性升高而誘導晚期損傷血管內膜增生和血管重塑,並在國內首先研製成功了血管內192Ir線源和32P液體充盈灌注球囊輸送系統以及90Y冠狀動脈內放射性支架,應用於臨床並造福眾多患者。
10.吳尊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他在中國艾滋病防治事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大膽地在艾滋病行為干預新領域裡開拓進取,將科學引進艾滋病高危行為干預,在不同的高危人群中開展防治試點工作,探索了一系列適合中國國情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措施,並及時在全國推廣應用。他透過各種形式培養我國急需的艾滋病防治人才,共培養博、碩士24人,直接為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培訓人員達4千多人次。
11.王雁,天津市眼科醫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眼科,視覺光學,屈光手術。從事眼科臨床和屈光手術20餘年,成功實施各類屈光手術和各種難治癒性角膜疾患手術4萬餘例。在國內最早開展角膜鐳射手術,矯治近視具有較高知名度,成績十分突出,承擔多項國家、省部級研究課題。
12.馮世慶,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骨科行政主任。一直從事脊柱外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從不同角度探索脊髓損傷的發病機制,病理變化及治療方法,總結了大量的科研和臨床經驗,處於國內領先水平。他主持國家級課題7項、省級課題7項。他的研究團隊首創自體啟用雪旺氏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和椎動脈外膜剝離術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肩關節動態造影下液壓擴張手法鬆解治療凍結肩的新方法並已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
13.龔啟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影像醫學中心主任、影像醫學國家重點學科主任、華西醫院副院長,長期從事放射影像醫教研,是放射診斷學首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14.劉進,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麻醉與重症醫學教研室主任,轉化神經科學中心主任。他帶領下華西醫院麻醉科連續十年在復旦大學聲譽榜上排名全國麻醉科第一,近年所實施麻醉死亡率小於百萬分之一。
15.沈振亞,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江蘇省心血管外科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蘇州大學分中心執行主任。他讓所有高難度心臟大血管手術全部實現了本土化,並一直致力於推動臨床技術不斷創新,在複合技術、微創心臟技術、終末期心衰治療等多個創新技術上開拓了新的領域,填補了省內、國內空白。
16.孫錕,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兒童醫院院長。他帶領團隊在新華醫院成立了國內首家“圍產期及嬰幼兒先心病診治中心”,完成了亞洲首例單中心獨立完成的胎兒先天性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宮內球囊擴張手術。
17.吳德沛,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他開創了骨髓精準移植的“蘇州模式”,累計移植4000餘例,患者長期生存接軌國際先進水平,獲得國際骨髓移植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