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全年變暖這個話題我們一直都在提起,一直也都在說什麼氣候臨界點被激活了,北極海冰不斷減小,永久凍土也在減少,同時兩極的冰蓋也是在加速融化中,但是一直以來給我們的感覺只是文字上的描述,具體的資料卻沒有,而在1月25日的《冰凍圈》雜誌上,就公佈了這一系列資料。

這是一項最新的研究,它是由來自英國利茲大學的科學家們,透過衛星進行觀察,並且建立數值模型來進行模擬,研究了從1994年開始,冰的融化情況。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從1994年以來的23年裡,整個地球已經有近28萬億噸的冰融化了,可能大家會對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概念,換算一下就是,相當於有英國面積那麼大,但是厚度高度100米的冰塊融化了。根據航天局的說法,僅僅1萬億噸的冰就相當於一個邊長10公里的巨型正方體冰塊了,已經比珠穆朗瑪峰都還要高一些。

透過衛星觀測,這些融化的冰是來自於不同的地區,有6.1萬億噸的冰是從高山冰川融化的,有7.6萬億噸的冰是來自於北極海冰,南極冰架則融化了6.5萬億噸,還有3.8萬億噸來自於格陵蘭冰蓋,更是有2.5萬億噸冰從南極冰蓋消失,相當於海平面上升了35毫米,有專家就預測過,海平面每上升1釐米,就有將近100萬的人面臨災難流離失所。

根據衛星觀測研究發現,這些被融化的冰,58%來自北半球,42%來自南半球。同時因為大氣變化導致融化的佔68%,其中冰川是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剩餘的冰融化基本為海洋驅動,而且這個過程還在不斷加速中,從2012年開始,南極的冰流失就比之前二十年增加了兩倍有餘。要知道南極的冰是被證明更具有彈性的,但是現在支撐南極冰蓋的冰架有一半都已經臨近斷裂了。

可以說地球的冰凍圈面臨著巨大的災難,甚至有人認為再過二十年,北極可能都沒有冰的存在了。為什麼會導致冰的融化呢。其實還是與我們人類生產活動有關,我們都知道冰要融化首先需要溫度上升,而我們為了發展和便捷,製造和使用了大量的人造物質,而製造這些物質需要燃燒消耗到化石燃料,這就會讓大量的溫室氣體釋放到空氣中,導致大氣變暖,冰自然就受到大氣影響開始融化了。

據科學家的研究,目前整個地球的總生物質量大概在1.1萬億噸左右,而全球人造物的質量也大約1萬億噸左右,包括塑膠、磚塊、混泥土等人造產物。基本上2020年人造產物質量就已經超過了總生物質量了。這還是因為沒有計入人造廢物,不然在2013年,人造產物的質量就已經超過生物總質量了。而1900年的時候。人造物質量僅僅只有生物總質量的3%。

這個資料就很可怕了,意味著我們人類為了這些人造物,在23年中導致了近28萬億噸的冰融化,是人造物總質量的28倍,是總生物質量的25倍左右。而且根據資料模擬,如果我們人類不作任何改變的話,那到了2040年,人造物的總質量將增加到3萬億噸。近20年增加現今人造物總質量的兩倍,不知道地球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行。

在2019年的時候,《自然》雜誌上就發表過一項研究,指出了現在地球的15個氣候臨界點已經被啟用9個了,這些被啟用的事件都是不可逆的,其中就有關於冰的幾個臨界點,北極海冰不斷減小、格陵蘭冰蓋加速流失、永久凍土不斷融化、西南極冰蓋加速流失。也是變相證明了冰的融化的數量以及融化的速度加快。

按理說其實我們應該好好地保護環境,避免全球變暖的問題,當然在2016年也確實有近170多個國家簽署了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承諾把氣溫上升控制在2℃,然而遺憾的是在2020年,聯合國環境署指出,過去的十年是“被浪費的十年”,大部分國家都沒有為遏制全球變暖做出實質的貢獻。

不過在這裡不得不提到我國,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層面上已經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不過地球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生活的地方,所以還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是。

6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你距離一流的催化劑可能只差一個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