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世界上竟然存在一個蘊藏35億噸石油的巨坑,但為何無人開採這個自然寶藏呢?

說起卡拉庫姆沙漠,也許大家並不是很瞭解,卡拉庫姆沙漠是中亞地區大沙漠。突厥語意為“黑沙漠”。

但是其中心地帶——地獄之門,可能都聽說過。

在1971年,前蘇聯尋找天然氣資源時,就在卡拉庫姆沙漠中發現了一個不知名的洞穴,這個洞穴中蘊藏著大量的油氣資源,隨著挖掘工程的深入,深坑中積累的天然氣竟然噴薄而出,考慮到考察人員及周邊居民的安全,考察團隊直接丟入一顆手雷想要使其燃燒殆盡。

當然...除了這個科學解釋的版本,還流傳著其他版本,流傳比較多的還有:一個牧羊人因為不滿有毒氣體毒死了他的羊,他便點燃了一個輪胎,扔進了鑽機站所在的洞穴 ....

關於石油和天然氣產生的原因,現在科學界廣泛認同的是有機物生成說,即大量的動植物殘骸被掩埋在土壤下,由於長期與空氣隔絕,再加上漫長的地質運動作用,有機物質逐漸分解並凝聚成油氣,而從地形區域上看,卡拉庫姆沙漠是東歐版塊與印度版塊等四個板塊之間的沉積盆地。

在漫長的地質運動下,它形成了面積較大,沉積作用優良的密閉環境,並且在沙漠化的環境演變下,卡拉庫姆沙漠中有機物的沉澱含量巨大,因此密度相對較小的石油氣和天然氣便大量聚集在地表上層,也就有了達瓦札大洞經久不滅的熊熊大火。

那為什麼不開採呢?

其一,對現在來說,35億噸石油並不夠使用近百年了,據OPEC統計,目前全球每天石油消耗量大約為1億桶,按1桶石油137千克換算,全球一年就要使用51億噸石油,光光中國就要使用5億噸左右,顯而易見,這個35億噸石油放到現在連一年都用不了。

但是石油的開採還是有必要的,畢竟被譽為現代工業的血液,是國家綜合實力競爭的重大因素之一,所以達瓦札巨洞中的油氣還是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換成錢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第二,便是那燃燒了半個世紀的大火,大量的石油資源是儲存在地下的,要想開採地下的石油,就得先滅火,但在佔有該資源的土庫曼國家的眼中,滅火的工程並不急於一時,與其讓達瓦札巨坑中未燃燒完的天然氣釋放出來危害環境,不如讓其繼續燃燒。

第三,開採工作困難,且開採需要花費的成本比預計收穫的回報還要多,卡拉庫姆沙漠沙壟廣佈,受大陸氣團控制,其晝夜溫差達到60℃,此外達瓦札巨坑一直燃燒至今,燃燒的溫度高達1000℃左右,對卡拉庫姆沙漠本就嚴酷的環境更是火上澆油,這種高危的環境不僅影響工作人員的效率,更會對昂貴的開採裝置造成損害。

而且該沙漠身處亞歐大陸腹部,地理位置十分尷尬,因為石油開採中後階段是要人工噴發的,而利用水壓進行噴發便是人工噴發的方法之一,但卡拉庫姆沙漠遠離海洋與其他水源,可行性並不高,另外即使石油資源能夠順利開採出來,沒有出海口和鐵路不便的交通問題,也會影響石油的價值。

除了這些客觀的經濟因素,土庫曼穩步發展的國家經濟,以及全球石油壟斷局面等政治因素,也是促使無人大規模開採卡拉庫姆沙漠石油這種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

在全球石油資源日益減少的今天,卡拉庫姆沙漠這個石油坑可謂是石油的一片樂土了。

8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前沿洞察丨與睡夢中的人對話,算術題都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