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被譽為克隆第一人。他有一段和青蛙有關的故事。
在生物學界有這樣一句戲言;“你想體驗什麼是高難度嗎,那就去學童第周做青蛙卵剝離手術吧。”這個實驗操作起來非常難,一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青蛙卵是像小米粒那麼大的小黑籽,外面還有透明的膠質膜,遇水即膨脹,且此相連,結成一大團卵塊;膠質膜具有保護卵的作用,又能使卵有較為良好的發育條件。柔韌的膠質膜是對機械性刺激的最好緩衝物,特別當卵黏成大團時,還可以避免被動物吞食;膠質膜也阻礙卵與卵之間的接近,因而使卵有更充分的氧氣條件;透明的膠質膜可以聚集陽光的熱量,高了卵孵化時的溫度。
1930年,童第周留學比利時,當時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卻無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地剝開,研究被迫停止。這時,童第周決定做青蛙卵的剝離手術。
在極其簡陋的實驗室中,他用一把尖利的鋼鑷將青蛙卵鉗到玻璃盤中,然後用一根鋼針在卵細胞上刺了一個小洞,當看到脹鼓鼓的卵細胞鬆弛下來一一由球狀變成扁圓形時,再操起兩把鋼鑷,用細尖的鑷尖夾住細胞的中央,均勻地向左右一撕,卵膜馬上被剝離得乾乾淨淨。
他憑著自己的膽識和才能,終於完成了青蛙卵的剝離手術,在當時轟動了整個生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