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仰望星空——“盛大的旅行”(上)

——《旅行者號的故事》

北京時間2018年12月11日零點,NASA在美國地球物理年會上宣佈,透過比較旅行者2號上搭載的不同儀器傳回的資料,旅行者2號於11月5日通過了日球層的外部邊緣,進入了星際空間。

這一對雙子般的旅行者號航天器,在40多年時間裡一直在太空中航行。儘管它的計算機系統只有68千位元組記憶體,大約是現在普通智慧手機記憶體的1/240000,卻為我們帶來從未有過的認知。

我將透過《旅行者號的故事》這本書,與大家分享因它們發射至今,而不斷重新定義著我們對太陽系的理解。

《仰望夜空》(Sky at Night)雜誌是一本由英國廣播公司(BBC)出版的關於天文學和天文觀測的雜誌,這本雜誌是在BBC已有50多年曆史的《仰望夜空》專欄電視節目的基礎上誕生的。《仰望夜空》欄目由知名天文學家帕特里克.摩爾爵士主持,現已成為BBC的經典節目之一。這個欄目的內容包羅永珍,從宇航登月到日食觀測,從夜觀天象到人物訪談等應有盡有。

本書是BBC基於《仰望夜空》雜誌出版的一系列圖書之一,書中從旅行者號探測器的宏偉構想講起,主要介紹了探測器探索太陽系和太陽系外未知領域的無數發現,以及未來命運又將如何等。

(一)宏偉的構想

1965年,還是實習生的加里.法蘭德羅注意到:在20世紀70年代的後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4顆外行星都將位於太陽系的同一側,進入罕見的呈直線排列的狀態,這種天體排列每176年才會出現一次。如果我們發射一個航天器,可以一次性造訪這些行星,完成一次“盛大的旅行”。

之前,235年以前,海王星、天王星對我們來說還是未知的,太陽系到了木星和土星就已被認為到了“邊界”。

這個被稱為“盛大的旅行”專案在經歷了預算消減、反對者的抗議和日程安排不斷髮生衝突之後,終於還是開展了任務。

1977年3月在NASA所舉辦的命名大賽中“旅行者”最終勝出。

旅行者號確定出兩條軌道。旅行者1號在一條被稱為JST的軌道上,計劃飛往木星、土星,然後是泰坦,之後它將完全離開行星們所在的平面。旅行者2號的路徑被稱為JSX,沿著它飛往木星、土星,然後飛向天王星和海王星。

旅行者2號首先在1977年8月20日被髮射,這是因為它的軌道是兩條軌道里面航行速度比較慢的一條,而旅行者1號在1977年9月5日發射,它將在小行星帶追上旅行者2號。

外部行星的起源

幾幹年來,人類一直相信地球處於整個字宙的中心,這種信念在相對較近的時期才發生了變化。伊曼努爾,康德、皮埃爾·拉普拉斯和其他一些人認為太陽和它的追隨者出現於氣態的“星雲”中,而正是星雲的坍縮使周圍的塵埃和氣體形成一個超緻密、過熱的核。但是,我們的母恆星是如何獲得能量的,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答案,直到1938年,漢斯·貝特意識到太陽是由氫和氦的核聚變驅動的。

一部分天文學家認為,另一顆恆星在與太陽擦肩而過時從太陽上“撕下”了氣體的條帶。這些條帶上的物質進一步形成了行星的核心。也許是一顆更小、更冷的原恆星,或者是一顆發生爆炸的雙星伴星,它的爆炸為行星的演化留下了肥沃的增長土壤。

到1977年,科學共識才逐漸形成。這種觀點認為45億年前星雲的坍塌形成一顆原恆星,在它周圍還形成了一個氣體盤。逐漸地,氣體盤冷卻並形成行星的核,它們被周圍的材料不斷堆積填充。距離中心不同距離的星雲密度分佈導致了行星之間不同的化學成分:重元素向內凝結,較輕的揮發物質向外遷移。最終的結果就是出現了兩種行星型別:岩石態的行星和氣態的行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核心聚集了它們的主要化學成分,並生長到足夠的大小和質量,進而束縛住更多的星雲氣體。這4個比地球大很多倍的星體的秘密,正是旅行者號在1977年夏天所試圖揭示的。

拓展我們的認知

如果說我們對木星和土星的瞭解是粗略的,那麼在旅行者號探測器之前,我們對於最外層的兩顆巨行星的瞭解幾乎可以說是一片空白。

天王星,在1781年由威廉·赫歇爾用望遠鏡發現之前,已經多次被發現但一直被人們誤認為是一顆恆星。它的自轉軸與軌道平面呈一個很奇怪的98度傾角。

海王星則是直到1846年才被人們發現,人們將讓人費解的軌道力學、巧妙的數學推導與直接觀測相結合才得以發現海王星。

在這4顆巨行星周圍都存在大量的衛星,從木星的4顆伽利略衛星到土星的雙色調的伊帕託斯(土衛八)以及行星大小的泰坦(土衛六)。1944年,光譜學揭示出,泰坦是已知的第一顆擁有真正大氣的天然衛星。

至於其餘的衛星,人們對它們則知之甚少。海王星的大衛星海衛一直到20世紀才有正式名稱,並且儘管有證據表明它的表面有氮冰,但它的精確質量仍無法確定。

當旅行者號探測器飛到它們附近的時候,有關它們的那些疑問大部分終於得到了解答。這對兒航天器對巨行星們開展的巡迴旅行打開了人類知識的閘門,釋放出關於這些遙遠世界的史無前例的資料洪流。我們對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全部理解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儘管這些探索可能會再次引出更多新的問題。

(二)老朋友——木星、土星

木星秘密大爆發:

1979年1月,經過15個月的旅程,旅行者1號開始拍攝它盛大的旅行中,所遇到的第一顆行星——氣態巨行星木星。旅行者2號在幾個月之後將緊跟其後,並與1號一起重寫我們先前所知道的關於木星系統的幾乎所有知識,尤其是存在於地球之外的火山活動。

大驚喜

這是一個巨大的驚喜,發生在一顆天然的衛星上,而這顆衛星的大小、密度和我們那顆地質活動並不活躍的月球基本相同。艾奧和它的巨型主星距離很近(它的軌道離木星的中心僅42.18萬千米),這迫使它承受著比地球的磁場強幾百倍的強大磁場的衝擊,而且這個磁場的衝擊以10小時為一週期與木星的內部“共同旋轉”。大量的高能等離子體,沿著磁場線被來回傳遞。

磁場在磁赤道處膨脹,在一個巨大且傾斜的不斷上升和下降的“薄片”中向外推動著等離子體,在每個旋轉週期中先向北然後再向南地不停翻轉。木星與艾奧的相互作用關係非常複雜。當木星的磁場掃過艾奧時,每秒它都會從這顆衛星上剝離1000幹克左右的物質,用於形成由帶電粒子組成的甜甜圈形狀的“圓環面”,其存在和規模最先由先驅者10號推斷出來。地面觀測還發現了艾奧周圍形成於大氣噴射的中性鈉雲,以及二氧化硫的光譜指紋。

直到發現艾奧的火山活動,維持這個圓環面的物理過程才逐漸得到解釋。在旅行者1號的注視下,兩次電離的氧原子和鈉原子在紫外波段發出明亮的光。為了達到這樣的強度,電子的溫度就必須超過10萬攝氏度,輻射功率達到1兆瓦特(是整個美國發電能力的兩倍),並沿著“流量管”進入木星的磁層才行。

旅行者1號試圖飛過這個流量管,但最終還是偏離了它的中心大約5000千米。

兩個旅行者號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觀察木星,而且都是在它們飛臨木星最近時的前後實現的。7月,旅行者2號在距離木星5.76×10°千米的地方飛馳而過,發現在大紅斑南邊緣明顯開始“稀疏”,雲層向東延伸,大紅斑的顏色更均勻。在幾年前被首次看到的3個橢圓形白色斑點,每一個都和我們的月球一般大,也在一直穩步向東移動。

行星環被發現

木星的大小是地球的1300倍,是太陽系中最大、最重的行星。來自旅行者號的紅外資料測定了其組成成分為87%的氫和11%的氨,另外還含有微量的甲烷、水、氨和岩石。大量溫度極高的雲層、風暴和旋渦在雲帶和條紋中平穩穿過盤面,這表明在行星內部,起作用的是物質的運動而非能量的運動。

沿著緯線行進的西風至少向北和南延伸60度,遠比想象的離極點更近。但驚喜並沒有就此結束。在1979年之前,我們只知道土星和天王星有環,長期穩定性的理論模型還沒有預測到任何環會在木上存在。然而,在旅行者1號到達木星最近點僅僅17小時後,這一結論就被證明是錯誤的。一張為尋找s衛星而拍攝的照片顯示出,在木星周圍一個只有30幹米寬的細細的環環繞著它。“木星的主環可能是由被潮汐力撕裂的一個古老的衛星演變而來。”

這個環本身就很暗,主要由微小的岩石顆粒組成。

更多發現

旅行者號在木星上的發現突顯了行星探測的不可預測性。即使對於這顆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我們也僅僅揭開了它神秘面紗的一角。對於旅行者號科學家來說,這是一生中或許僅能體驗一次的難得經歷。NASA太空科學副署長湯瑪斯·蒙克把它比作“在船隻登陸時分或穿越各種奇怪島嶼時,坐在桅杆頂端的瞭望臺上,發現各種光怪陸離的新奇景象”一樣的神奇經歷。

艾奧上的火山,巨大的極地極光,以及從前未知或沒有觀察到的行星環和衛星,這所有的一切,在科學家將探索任務,交給離家數百萬幹米的旅行者號之前,是根本不可能被提前預見的;它們的發現,改寫了後1/4個世紀教科書中,那些關於木星的內容。

小結,旅行者號歷時40多年的太空航行,為人們帶來巨大的發現和驚喜。它們的一些儀器已經失效,有一些儀器已經被有意的停用。它們正處於其時代的最前沿,並且教會我們如何準備所有後續的行星任務。

明天見!

6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出發!跟《DK天文大百科》一起探索太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