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21年2月9日,貴州科協的院士候選人之一貴州茅臺集團王莉引起網民質疑,主要有技術含量不高,有損健康,涉嫌科學入侵商業等三點。所以,有人戲稱醬香科技領域“白酒院士”。2021年2月18日,媒體記者獲得貴州科協迴應,目前在公示期和評選期,並不代表一定能夠當選。當不當選是後續問題,按照工程院院士基本條件,是可以作為候選人的。但能不能最終當選,就要看實質創新的效果和意義了。”

01

基本條件符合,實質研究要看:是否降低身體健康風險

“ 根據工程院院士評選條件獲知:工程科學技術方面做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國國籍的高階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可被提名為院士候選人並當選為院士。

這麼看來,無論白酒,還是菸葉,還是其他領域,都是可以參選的,按正規流程參加評選,如果達到條件,確實在原理、產品、工藝、管理上做出了突破性貢獻,授予院士稱號都是值得肯定的。

當然,白酒本身對身體是有害的,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曾明確表示,任何劑量的酒精都對健康有害。

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敦促各國政府採取限制酒精的措施,因為酒精不僅有害身體,還會引發暴力和精神問題。

如果透過白酒改良,能夠減少降低身體健康風險上,做出突破性貢獻,那麼既符合道義,也符合創新精神。

人們質疑的主要就是針對這一點。

至於白酒工藝改進,勾兌調製,產能最佳化等,是否時常在一線參與品評、勾調、制曲、制酒、包裝等手藝鍛造,是否做到工法極致,是否以實際行動詮釋和踐行工匠精神,是否遵循傳統工藝“時必適、工必到、法必精”的要求,提高產量和質量,其本質並未降低健康風險,那麼對於這種創新又有什麼意義呢?這種進步值得提倡嗎?

就好比核武器、化學武器等發展,科技進步了,對於人類生存又有什麼意義呢?

02

候選人主要技術創新和工程管理主要是:白酒風味

據悉,該候選人所在集團,擁有中國白酒大師3人、中國釀酒大師5人、中國首席白酒品酒師7人、中國白酒工藝大師3人、國家級白酒評委26人。2018年還成立了白酒行業首家院士工作站和首個合作創新實驗室,致力推動釀造微生物、食品安全的研究。

那麼,我們看看王莉的研究成果如何?

我們透過科技部國家獎勵資訊查詢,獲知《基於風味導向的固態發酵白酒生產新技術及應用》專案獲得2013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王莉排名第四。

該發明解決了什麼問題呢?我們又進一步跟蹤,透過發現論文中記載瞭解。

該技術發明針對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工業化程度等問題,以風味為導向,提出固態發酵新思路,改進位制曲、釀造、勾兌關鍵工序,發明風味強化新技術,並在茅臺、杏花村、洋河等合作酒廠應用。我們看到該成果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白酒風味。

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高粱中支鏈澱粉測定方法”“茅臺酒指紋模型的建立”實際應用,獲得多級政府部門組織的獎勵和表彰。

標準編寫方面,主持和參與編寫多項企業技術標準,以及《醬香型白酒》、《白酒企業良好生產規範》等國家標準。

培養人才方面,2016年以來,茅臺集團先後成立“王莉品評勾調技能大師工作室”和“王莉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出國家級白酒評委5人、省級白酒評委20人、高階工程師1人、釀造工程師12人,向勾調領域輸送人才15人。

出品效果方面,實現茅臺酒勾兌合格率99.59%,有效提升了基酒利用率。

03

到底能不能評上呢:做一個比較分析

追求風味,口味,這是食品行業毋庸置疑的一致目標,甚至是終極追求。

同時,是否推動生物發酵科技領域進步,是否按照該集團曾任董事長提出的時常在一線參與品評、勾調、制曲、制酒、包裝等手藝鍛造,做到工法極致,以實際行動詮釋和踐行工匠精神,遵循傳統工藝“時必適、工必到、法必精”的要求等等,這些我們無從確認,但是從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勵、擁有技能大師工作室、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大國工匠等重量級榮譽來看,可以表明候選人確實下了功夫,在白酒行業技術進步和管理現代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回到網民當初質疑的“技術含量不高,有損健康,涉嫌科學入侵商業”三點,我們一一對比分析:

第一,針對涉嫌科學入侵商業。

科技成果商業化是促進科技進步的一種手段,只要該成果確實起到推動和進步作用,獲得合理利潤是毋庸置疑的。網民質疑的是該行業或該地理標誌產品的商業利潤是來自人們自然消費習慣,而不是因為技術研究成果取得的。

所以,如果能夠證明該產品的銷售額或部分利潤確實來自候選人研究成果,那麼,還是可以接受的。因為經濟效益是評判是否為重大創新成果的直接依據。

如何證明該部分?若最終稽核結果還是重大成果,其依據又是什麼?我們拭目以待。

第二,針對技術含量不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回答了釀酒基本原理早就有了的問題,有的說可以追溯到5000-6000年前的夏禹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然而,精益求精的現代化釀酒,考究的勾調,制曲,制酒等工序必須精細化,管理流程必須精益化,以提升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

那麼,這就需要科學管理和技術研究,不然永遠是小作坊,怎麼能規範化,產業化呢。

我們跟蹤候選人申請的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近60項,在勾調、制曲、制酒等工序上都有過不少精細化改進。截止2月,候選人為第一發明人的發明專利7項,授權5項(一種纖維素降解菌劑和原料菌株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一種構建判別模型鑑別大麴質量的方法、一種評判潤糧效果的方法、一種測定白酒中雙乙醯含量的方法、一種快速簡便評判酒醅堆積發酵質量的方法),正在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審查的2項(一種基於隨機森林模型鑑別大麴質量的方法、一種藍莓利口酒的配方及其製作工藝)。

對白酒風味的改進,可以透過獲得的國家技術發明獎內容瞭解到。

在釀酒工程科學管理方面,透過勾兌合格率,基酒利用率等可以看出。以上工藝、風味、品質、利用率等方面作出的改進和貢獻,當然值得肯定。

第三,針對有損健康。

唯有有損健康這方面,不能從倫理上,還是技術上,都有待考究。這可能也是網民質疑的關鍵一點,因為倫理上酒精的危害性確實存在;從純粹技術角度看,其研究成果未見專門針對降低有害身體健康的技術研究和產品內容。

最終到底能不能評上呢?

特別是,針對受到投訴的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學部常委會按《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投訴信處理辦法》確定調查物件、調查方式和調查內容對受到投訴的第二輪評審候選人以及相關問題組織調查核實。

現在該候選人只是提名候選人,到成為最終候選院士,還需經歷上述程式的層層考核。

當前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院士作為各行各業科技創新主力軍和頂尖帶頭人,當然越多越好。

然而,我們也看到行業之間的差異性:

比如2011年人們戲稱為“菸草院士”謝劍平院士,專業是食品科學與工程,研究菸草的“降焦減害”的,在歷經了4年3次提名後,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經人們從有害健康方面提出了質疑,這很正常,但是迴歸常理,食品科學與工程屬於工程範圍,菸草又是很多人日常消費品,你說都不去抽菸短時間無法做到,那麼研究菸草的降焦減害,屬於科學技術範疇,在降低有害健康方面做出一定貢獻,純粹從科學技術研究上,還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不代表未來不會評上院士,如果在降低健康風險方面進行研究,對有益身體健康方面有所突破,和謝劍平院士一樣,當選為院士,也沒有毛病。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11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電子與電矢,一字之差,認知則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