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電子不是單純的粒子,而是一種可以被視為量子波的物質,波是一種運動的能量。這種波受制於其所在的介質空間的輔助作用而主從於某種場運動,場即電場。我們把這個波以函式的方式來加以研究,就可以比較準確的解釋“電子”的本質及其運動原理。

今天,我們先來探討導體內的電子和電流。導體內有原子與核外電子,還有自由電子。

導體內的自由電子可以視其為一種逸出波,即該波從原子核的質子電場中發生逸出,而處於場外運動,但是它不能脫離所在的介質而運動,僅僅是遊離於質子場的曲折的夾縫間作量子波函式運動,這一點它與光不同,光波函式可以脫離介質而獨立運動。

自由電子的波函式不同於原子中的電子波函式,核外電子的運動按其所在軌道具有確定的函式表示式;而自由電子的波函式是不斷變化的能量系統,我們可以把這每一個電子波函式構成的能量系統看做一個向量,簡稱:電向量。於是當眾多的自由電矢在導體內運動時將發生能量趨零(衡),即它們運動的模大小相同而方向不同,它們所攜帶的波電能最終相互抵消,但絕非簡單的逸滅,每一個電矢依然以自由波函式的形式存在於導體的質子場隙間,並且電矢波函式模的大小取決於質子場隙的大小,向量方向取決於自由電子的運動狀態,即自由電矢波函式與核內質子場隙及逸出電矢運動有關。

此時,導體內無電流。因而,導體本身並不會發生電矢能量的改變,即導體內在的能量只能基於其所在環境溫度的自然狀態而作用於原子運動,比如溫度升高則原子運動加劇,而整個導體並不會顯現電矢能的改變,即沒有定向的電流運動。

如果我們人為給導體增加一個外電場,按人類已知的理論:導體內必然有電流運動,而這種運動是自由電子的定向運動所致。這樣的解釋何其生硬,毫無邏輯。

讓我們用前面敘述的理論來驗證電流的產生,就非常簡單明瞭且符合自然邏輯:自由電矢這種量子波函式主從於電場運動,外加電場給了所有自由電矢一個同一電場,此時每一個自由電矢的模不變而方向轉向電場運動,波函式趨於統一,導體內電流產生了,它的速度取決於波運動:光速。而絕非是所謂電子運動速度!我們知道:電子在原子核外的運動速度是2000千米/秒。這一點,可以被現有的電流運動事實證明:電在導體內的傳播速度是光速。

當導體所處的環境條件變化,如溫度下降原子運動能量減小,運動幅度變小,姑且稱之為“原子僵化”;此時,核內質子場隙必然變大,電矢模也隨之改變,電矢的運動阻滯也會減小。一旦溫度曲線降至零下273℃時,導體的晶格固定,原子運動趨零,自由電矢在質子場隙間迴盪的阻滯消失;外加電場的能量由自由電矢波的傳導阻力為零,導體的電阻消失了。這也是已經被現實證明的。

看來,如果我們把“電子”改做“電矢”,並且以建立波函式向量的方法來研究它的所有運動,就能很方便、很直觀、很準確的解釋它的運動表象和存在本質。改變人類的過去科學理論詞彙,或許能夠改變我們的科學認知。這是我今天想談的一點點心得,誠請大方指正教喻。

5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淺析轉基因技術,做個明白是非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