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科學家們一共在宇宙中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在這些系外行星中,最常見的2種行星型別,就是迷你海王星和超級地球。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有科學家指出,超級地球的誕生極有可能和迷你海王星有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什麼是迷你海王星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類似於海王星,但是質量卻要小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它們普遍的特點是,擁有著非常濃厚的大氣層,一般大氣層的上層,都是由氫氣和氦氣組成,底層則由氮氣或者是水分子等組成,同時,極有可能存在著一個岩石核心,研究認為,當迷你海王星的大氣不斷流失,最終它就會變成一顆超級地球。
研究發現,在目前已知的恆星系統中,50%左右的恆星系統中,都至少存在著1顆迷你海王星或者是超級地球,當然,也有一些恆星系統是同時具備的,這也印證了這兩種行星型別,事實上才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存在。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者認為,或許絕大多數的行星在誕生早期,都是迷你海王星,之後透過演化,有機會變成超級地球,至於是什麼讓迷你海王星改變了形態,研究認為,是與恆星的輻射有關。
事實真的如此嗎?
雖然看起來這個說法無懈可擊,但是,很多研究者都認為,在銀河系中找不到“迷你地球”或者是“地球”,恰恰可以反對這個觀點。
為了搞清楚系外行星的演化,科學家們透過建模來進行多次模擬演化,最終發現,很多系外行星,包括超級地球在內,它們從誕生開始,就無法擁有大氣層,這意味著,如果超級地球真的是由迷你海王星演化而來的,那麼,所有的超級地球都應該擁有大氣層,無論是濃厚還是稀薄,然而事實上卻不併非如此。
所以,研究者認為,或許一些類地行星在形成的過程中,它們一開始就是由岩石殼和氣體殼組成的,這樣的星球也更加和地球相似,也是尋找地外生命的重點。
截止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針對這截然不同的兩個觀點,還是爭論不休的,當然,這也與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才剛剛開始有關,日後如果獲得了更多的資料,自然也就有機會揭曉答案。那麼,再看另一個問題:超級地球有可能孕育生命嗎?
超級地球會有生命嗎?
雖然對於超級地球的形成還有很多爭議,但事實上,科學家們判斷一顆星球是否是超級地球,主要是透過它的質量和是否為岩石行星來評判的,它是否處於宜居帶之中,表面的氣候環境如何,所處的恆星系統情況等等,都並不作為參考。
這也意味著,無論超級地球是不是由迷你海王星演化而來的,從現有的宜居星球理論角度來說,如果它處於宜居帶,都是有機會孕育生命的。
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超級地球,是在1992年,當時科學家們發現脈衝星PSR B1257+12的周圍,竟然存在著2顆系外行星,後來透過進一步的觀測研究,判斷它們的質量大約為地球的4倍左右,也都是類地行星,於是,這兩顆系外行星,不僅是人類發現的最早系外行星,也成為了最早的超級地球。
此後,伴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進入到21世紀之後,超級地球也越來越多,目前已知的最遠的一顆超級地球,它距離地球大約有2.5萬光年,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5.5倍,一直到今天,科學家們都不確定它到底是不是一顆超級地球,因為有研究者認為,這顆被取名為OGLE-2005-BLG-390L b的系外行星,可能是一顆類木行星。
而在2010年的時候,科學家們第一次鎖定了一顆處於宜居帶中的超級地球,它被取名為Gliese 581 g,距離地球大約20光年,一直到今天為止,科學家們都認為,它是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之一,認為它上面存在著液態水,氣候環境也和地球類似。
那麼,在我們所處的太陽系之中,還有沒有可能存在超級地球?很多科學家都相信,超級地球也在太陽系之中,就是未知的行星9,因為如果將神秘的第九行星看作是一顆超級地球,那麼,太陽系邊緣的軌道異常,也就都可以解釋了。只不過,沒有人知道到底第九行星是否存在,所以,這個問題也仍然亟待解答,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