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溫度的不同,地球大氣層,即包裹地球的氣體“面板”可分為5層。
對流層是最低的一層。平均厚度約為7英里(11千米)。地球兩極處的對流層厚5英里(8千米),而赤道地區的厚度為10英里(16千米)。大多數的雲和天氣狀況都在對流層中成形。對流層中,海拔越高,溫度越低。
平流層距地表7—30英里(11—48千米)。臭氧層(極為重要,因其能吸收太陽釋放出的大部分有害紫外線)就存在於平流層內;平流層中,溫度隨海拔的增加而稍有上升,最高可達32°F(0℃)。
中間層(平流層之上)距地表30—55英里(48—85千米)。中間層中,海拔越高,溫度越低,最低可達-130°F(-90℃)。
熱成層(又稱非均質層),距地表55—435英里(85—700千米)。熱成層中,溫度可達2696°F(1475℃)。
外逸層處於熱成層之上,距地表超過435英里(700千米)。外逸層中,談論溫度不再有任何意義。
電離層距地表30—250英里(48—402千米),與其他層具有重疊之處。電離層中,太陽的紫外線會使空氣離子化。電離層還會影響無線電波的傳播與反射。電離層可分為三部分:D層(距地表35—55英里,或56—88千米)、E層(又稱肯涅利-海維賽層,距地表55—95英里,或88—153千米)以及F層(又稱阿普頓層,距地表95—250英里,或153—402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