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範艾倫輻射帶(範艾倫輻射區)位於地球赤道上方,是受地球四周磁場所困的兩個高電荷粒子區。第一條範艾倫輻射帶又名磁層,從距地表幾百英里處延伸至海拔2000英里(3200千米);而第二條範艾倫輻射帶距地表9000—12,000英里(14,500—19,000千米)。範艾倫輻射帶中的粒子多為質子與電子,來自太陽風或宇宙射線。範艾倫輻射帶的命名是為了紀念美國物理學家詹姆斯·範艾倫(James Van Allen,1914—2006)。他在人造衛星“探險者1號”(1958)以及“先驅者3號”(1959)所攜帶的輻射計量器的幫助下,於1958年和1959年發現了範艾倫輻射帶。

1998年5月,太陽出現了嚴重的擾動現象,這導致在範艾倫輻射帶內層與外層之間(即所謂的“狹槽區”),出現了一個全新的範艾倫輻射帶。太陽活動迴歸平息時,這條新的範艾倫輻射帶也隨之消失。同一時間裡,許多人造衛星也受到了干擾,例如“銀河4號”人造衛星、“銥星”人造衛星等。這已經不是人類第一次在同一區域發現全新的臨時輻射帶了,不過這種臨時輻射帶的出現需要太陽風暴的持續時間極久,久到該區域充滿粒子才行。

11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馬斯克“腦機介面”應用於人,真能“搜魂”,黑科技會危害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