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西澳大利亞大學的一個天文學團隊20萬個星系進行了分門別類的研究,他們對一大塊太空區域能量的測量比以往做的更為精確,測量結果表明了地球附近一塊太空區域能量的水平,為區塊能量輸出的綜合評估提供了依據。團隊成員饒有興致地參加了近日在夏威夷火奴魯魯(檀香山)舉辦的國際天文聯合會(IAU)第29屆大會,在全球3500多位天文學家出席的大會上釋出了他們的觀測成果,研究報告令參會的天文學家感到吃驚和不安,測量結果表明,在今日宇宙一塊區域產生的總能量大約相當於20億年前同一片區域的一半,不僅如此,能量衰退出現在整個光輻射波段—從紫外到遠紅外線波段。如果天文團隊的測量得到證實和普遍的認可,那麼它的宇宙學意義清晰而明確,我們的宇宙正向死亡緩慢地走去。德國意志論哲學家尼采在20世紀的早期說過,“上帝死了”,一群天文學家在21世紀的早期聲稱,“宇宙死了”。

天文團隊的研究課題屬於“星系與質量集合” (GAMA)專案的一項內容,最大的多波段天文觀測臺被集結起來,他們在專案實施中使用了世界上強大功能的望遠鏡。西澳大利亞大學的西蒙·德賴弗負責GAMA專案的研究計劃,他解釋說天文團隊儘可能地使用太空和地面望遠鏡,以便獲得足夠的測量資料,他們在全光學波段上測量了20多萬個星系的能量輸出,測量資料向世界天文學界公開發布,其中包括在21釐米波長對每個星系能量輸出的測量資料——從紫外線到遠紅外線,公開發布資料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不同型別星系如何形成的謎題。

所有的宇宙能量皆是從“創世紀”的大爆炸中創生,其中的一部分能量被逐漸地“鎖定”,它們轉變成人們可以感觸的實在物質,在恆星閃耀過程中,從核反應過程減損的物質轉變成了能量,如同愛因斯坦以著名的質能方程式E=mc2進行的表述。GAMA專案主要研究和繪製宇宙的能量圖譜,建立能量形成機制的物理模型,從天文觀測中收集過去和今日宇宙大尺度空域的能量。西蒙·德賴弗解釋說,在宇宙“晃盪”的能量大部分從宇宙大爆炸的初期產生。在恆星誕生之後,組成恆星的氫、氦物質元素等透過核聚變反應穩定地產出熱核能量,恆星的輻射能量或被主星系內的灰塵吸收,或在光輻射的旅行中逃離到星際空間。在太空中飛馳的光子最終會撞擊恆星、行星,甚至十分偶然地撞擊到望遠鏡的鏡片,光明使者的天文學家接收了到達地球的光線。除了恆星內部核能與熱能的轉化機制以外,黑洞周圍吸積盤內的引力能量可轉化為電磁輻射能等。

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天文學家已瞭解到我們的宇宙緩慢衰退的跡象,西澳大利亞大學天文團隊的最新發現體現在星系的光輻射衰退發生在所有從紫外波到紅外波的電磁波段,觀測成果代表了對地球附近太空區域中能量輸出最具綜合性的評估水平。天文團隊期待在今後的評估中擴大探測範圍,最終繪製出宇宙在整個歷史演變中的能量圖譜,他們計劃使用的最新觀測儀器包括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平方公里陣列,未來十年,澳大利亞和南非將建造大型的射電望遠鏡陣列。首次在夏威夷舉辦的國際天文聯合會大會吸引了90多個國家的3500多位天文學家和天空愛好者參會。

(編譯:2015-8-11)

11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本末本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