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火星,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顆紅色星球,不過,卻鮮少有人知道,火星一開始也不是紅色的,只不過後來經歷了一場巨大的變故後,才讓火星變成了今天的模樣,那麼,這場變故究竟是什麼呢?近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給出了答案。
35億年前的火星
在太陽系中,火星和地球、金星一樣,都是處於宜居帶的行星,但是,在這三顆行星之中,卻只有地球上的氣候環境,可以為生命提供無限的可能。
不過,多年來透過研究,科學家們卻發現,無論是火星還是金星,在誕生早期,它們也並不是如今這般氣候環境惡劣,拿火星來說,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火星的“死亡”開始於39億年之前,不過,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將這個時間延後到35億年之前。
研究者指出,至少35億年之前,火星上的氣候環境都是溫暖又溼潤的,相較於地球曾經經歷過漫長大的冥古宙時期不同,火星誕生開始,就是一個比較穩定又宜居的星球。
透過建模分析,研究者發現,當時的火星上不僅存在湖泊、河流,甚至還有可能存在過一段時間的溫室效應,看起來是不是火星可能會因此變得更加宜居?不過,恰恰是這一段溫室效應,讓火星變得不再宜居。
火星上曾發生溫室效應?
在分析了火星上的岩石後,研究者表示,火星上經歷過一段“大氧化時期”,這個階段的火星,也開始漸漸變得不再宜居,從而開始變成了一顆紅色的星球。
研究者進行了一個大膽的推測,可能35億年前,火星上就存在生命了,之後,透過光合作用,讓火星上出現了巨大的氧化事件,只不過,後來火星的大氣層也因此而流失,導致過量的氧氣沒有辦法被儲存,火星也開始漸漸變成了一片死寂。
如果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意味著火星上誕生生命的時間,要比地球早很多,而且未來人類是完全有希望在火星上找到生命的,甚至可能至今仍然有殘留的火星生物生活在那裡,比方說肉眼看不到的火星微生物,或許很快,“毅力號”和“天問一號”,就可以為我們揭開火星上的生命謎團。
火星為何會陷入“死寂”?
研究認為,火星漸漸失去了自己的宜居環境,是因為本身火星的質量太小了,引力沒有辦法讓它擁有濃厚的大氣層,這就導致在太陽風的侵蝕下,火星的大氣層漸漸消散,特別是後來或許的磁場發生了變故,才導致火星一步步走向死寂。
看到這裡,可能一些朋友會說,磁場對於一個星球來說,影響真的如此之大嗎?事實上的確如此。拿地球來說,磁場對於地球,就是一個天然的“保護傘”,如果地球沒有磁場,地球上也絕對不可能存在生命。
或者你可以這麼認為,正是因為地球擁有強大的磁場,而且地球的磁場一直都非常穩定,才可以保護著地球,以及保護地球上的一切。
相比之下,火星失去了磁場,也就等於失去了“保護傘”,這就讓火星陷入到一個可怕的太空輻射之中,同時,火星上的液態水也會漸漸乾涸,一切生命暴露在高危輻射之中,自然也就不可能再繼續延續下去。
科學家判斷,或許是一顆小行星撞上了火星,才導致火星的磁場消失,也葬送了早期的火星生命,否則火星演化到今天,它可能會先一步成為太陽系中的“文明世界”。不過,如果真的如此,對於地球生命來說,也是非常危險的,畢竟如今人類已經想要去征服火星了,如果火星上存在文明,自然也會這麼對我們。
那麼,從現階段來看,火星上還有可能存在活著的生命嗎?我們都知道,“毅力號”和“天問一號”,都是希望可以在火星上找到遠古生物化石,不過,在火星上一些“與世隔絕”的地方,也可能會仍然有生命存在,這些生命都是生命力極為完全的古老微生物,比方說一些遠古細菌殘留等等,但是,人類想要找到它們可並不容易。
除了尋找地點準確之外,還需要取樣分析,才可以有機會破譯火星上的生命密碼,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