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筆者 東邪

古人由於認知能力有限,因此提出了“天圓地方”的說法。隨著航海時代的開啟,西方人率先發現地球是圓的,之後地質科學家發現地球表面由多個不同板塊組成,包括陸地板塊和海洋板塊。板塊之間存在擠壓、碰撞和下沉,導致兩個板塊之間接觸的區域就成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這說明了地球板塊是在不斷運動的,而並非絕對靜止。

那為什麼人類感受不到地球板塊的運動呢?因為相對於人類來說,板塊太過巨大,以至於它發生輕微的移動人體也感受不出來,就像人類在地面上感受不到地球的自轉一樣。從19世紀開始,德國科學家魏格納就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該學說首次提出了板塊運動的概念。而近些年來,科學家們發現板塊運動還在繼續,且在未來有可能形成新的陸地局面。

未來的地球表面將會變成什麼格局?

去年國外就有科學家對地球表面未來的格局變化提出了預測,認為屆時地表佈局將可能從“七大洲五大洋”變成“八大洲五大洋”,那麼新增的這一洲在哪裡呢?據瞭解,科學家將關注點放在了非洲東部,發現那裡存在“大陸撕裂”現象。這一發現並非光是去年的觀察就能得出了,早些年就有地質學家在研究非洲大陸的運動情況,發現東非地區比較活躍。

對此,俄羅斯科學家深入研究東非地區的板塊運動,並且透過模型演化發現,500萬年後非洲東部就會出現地質斷裂,將整個非洲一分為二。當然這種地質斷裂並不是短期內就能出現的,而是在已有的地質情況上發生的,那就是東非早在上千萬年前就出現了巨大的裂痕,它就是被人類稱為“地球的傷疤”的東非大裂谷。

換而言之,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和推測,東非大裂谷未來還會繼續分裂,直到完全從非洲大陸分離出去,成為地球第八大洲,屆時或許可以稱其為“東非洲”。

東非大裂谷是如何形成的?

東非大裂谷之所以有名,是因為人類在利用衛星探測時能夠明顯地看到非洲東部的陸地上存在裂痕,其裂痕之大沒有其他裂谷能夠比擬,因此被定義為地球上最大的斷裂帶,那麼東非大裂谷是如何形成的呢?一直以來,研究東非大裂谷形成的原因是地質學界的重點課題,科學家透過長期的研究認為東非大裂谷從距今3400萬年的漸新世開始下陷,完全斷裂發生在中新世。

非洲東部的陸地之所以會出現撕裂的現象,是因為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之間存在相互的拉伸運動。根據板塊運動模型顯示,板塊間的相互拉伸會導致陸地板塊的地殼處於活躍運動狀態,有的區域出現抬升現象,有的區域出現下沉現象,而非洲東部的情況則屬於前者。區域地勢被抬升後,地幔下的物質得以上升分流,所產生了巨大張力進一步撕裂陸地板塊。

在陸地板塊內部發生撕裂的過程中,地下熔岩隨著抬升的趨勢不斷地向地表冒出,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形成了廣闊的熔岩高原。如今東非大裂谷南起贊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全長約6400公里,向北還出現裂谷分支。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未來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將可能繼續拉伸,這很可能導致東非大裂谷被越扯越大,其裂谷分支也會逐漸變大,最終形成新板塊。

第八大洲的形成會造成什麼影響?

如果按照地球板塊運動演化模型的演示結果,那麼未來地球表面將可能出現第八大洲。據研究,東非大裂谷初步形成於3000萬多年前,一直到2000萬多年前才趨於穩定,因此第八大洲的形成至少也需要500萬年。倘若那時候人類文明還存在,那麼人類編寫的地理教科書則要進行全面更改,不但要更新全球地圖,還要更新“七大洲五大洋”的說法。

如果500萬年後人類文明已經不存在了,那麼第八大洲的形成只會對自然生物產生影響,尤其是東非大裂谷兩邊的生物。生物學上有一個名為“地理隔離”的概念,它指的是同一個物種由於地理活動的原因被分為兩部分,而且這兩部分從那之後相互隔絕,無法進行基因交流。生物學家透過長期的研究發現,地理隔離是很多生殖隔離形成的前提條件。

隨著時間的推移,處於地理隔離的同一物種的不同部分會為了適應環境變化而在遺傳物質上發生變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生殖隔離。生殖隔離的出現就標誌著新物種的形成,因此第八大洲的出現可能會提高地球生物的多樣性。但同時也會讓不少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脅,因為陸地板塊的撕裂會引入海水的倒灌,位於撕裂邊緣的生物則可能會被海水淹沒。

也可能無法形成第八大洲

再者,不妨假設21世紀出現的溫室效應延續到了500萬年後,那麼地球上早就沒有冰川和冰蓋了,它們融化後匯入海洋,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如果被分裂出去的東非陸地板塊在海拔上整體低於海平面,那麼它將被海水淹沒,成為地球歷史上不知道第幾塊被海洋淹沒的陸地,直接也讓陸地面積減少了。

當然,即使以上的研究有國外科學家的研究作為背書,但科學家對板塊運動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推測,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陸地板塊的具體趨勢。這從側面反映了人類對地球還不夠了解,包括對地球結構、地殼和地幔之間的關係、地殼的運動趨勢等等。

地球上的氣候、板塊運動、地質運動等都發生在生態圈內,任何一環的變化都會影響到地球生物的生存,因此對這些自然因素的研究有利於人類提前預判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而採取措施降低風險造成的損失。

12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壽命長短,看走路能知道?研究揭示出走路和壽命的關係,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