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如果說我們人類看到的世界和動物看到的世界不是同一個世界,你會怎麼想?今天我們聊聊”光的秘密”。

你有沒有仔細想過,光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光的最小單位是光子,也就是說,光是由光子組成,光子是光的最基本粒子。嚴格意義上沒有大小區分,它不能分裂只能產生或是消亡。愛因斯坦在192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有意思的是,這個獎並不是頒給他的相對論,而是因為他提出了光電效應原理。

光電效應又是什麼呢?在達到某個頻率的光束照射下,有些物體內部的電子會逃逸出來,形成我們所說的電流。也就是我們說光能變成電能,這個現象最早發現者是德國物理學家赫茲,是在1887年發現。同樣和發現光速恆定一樣,愛因斯坦都是在前實驗的基礎上成功總結了這兩個現象。

但不得不說,發現和解釋這兩個詞多半都是後者更為重要一些。比如說,你發現有東西在天上叫,但不知道這是什麼?只是聽到了這個聲音,並把這件事複述了出來,而愛因斯坦卻經過層層推理說這是猴子叫的,於是之後的人類又開始層層實驗,最終證實確實是猴子叫的,這就是愛因斯坦厲害之處。

光電效應已經夠神奇,但還有更神奇。那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這個詞看上去很難理解,但其實很簡單。光有時候會出現波的特性,有時候有粒子的特性,這就是“波粒二象性”。

最早研究起這件事,並且是從科學的、嚴謹的角度出發的,有柏拉圖和畢達哥拉斯這些搞哲學的大思想家,他們都認為光是從我們眼睛裡發出來的。在光裡面有無數的探測器,光在到達物體表面時,可以透過收集這些物體的資訊傳達到人類的眼睛裡,最終形成視覺。但是這個理論有個天大的bug,假如光線是從人眼發出,為何到了夜間人就看不見了呢?這個理論的支持者就堅稱夜裡不是看不見,只是眼睛累了,只能發射微弱的光線。

但其實這種說法實在牽強,1000年以後,終於迎來了挑戰這一理論的人。這就是阿爾哈曾,他認為古希臘人關於光的解釋是完全錯誤的,人類看到的光是從太陽和其他物質反射出來,我們的眼睛只負責收集照射進來的光,阿爾哈曾的解釋一下子讓所有人豁然開朗,因為這就解釋了白天和黑夜的存在。白天太陽光照射到物體上,我們才能看得見各種顏色的東西,夜裡沒有太陽光,物體反射不了光線,那我們就看不見東西。

即便是阿爾哈曾發現了光和眼睛的秘密,但他對光的瞭解還是少之甚少。過了幾百年的時間,牛頓的時代到來,他給出了光的第一個非錯誤答案,他認為光是一種類似原子的微小粒子組成,並給這個例子起名:微粒。但這一結論並沒有立足太久,並且早期的科學理論總是被人類不斷顛覆。

到了十九世紀,科學人員做了一系列的相關實驗,證實了光不可能是由類似原子的微小粒子組成的。證據是當兩處光線在交叉照射時,實際上不會相互影響。如果光真的是粒子,那麼兩束光在交叉照射時,應該會像周圍擴散才對,為此他們做了很多光的干涉實驗。當兩列光頻率相同時,他們就會發生干涉,而只有波才會出現干涉現象。光既然也有干涉現象,那光邊也是一種波,既然把光定義為波,自然也就揭開了顏色的奧秘。

但結論沒那麼簡單。到了20世紀,研究人員又從實驗中發現光有粒子屬性,當光照射金屬時,光會將能量轉換到金屬的原子中,從而產生電子。這就是我們開頭說的光電效應,這下科學家都迷糊了,光難道同時具有波和粒子雙重特性?

為了驗證這個猜想,研究人員煞費苦心,最終搞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證實了這個猜想,這就是:雙縫干涉實驗,這個實驗是把一束鐳射穿過兩個平行的縫隙,然後打到背面的螢幕上。由於波會產生干涉現象,所以在螢幕中間的部分,兩束光波產生的交叉亮度會更高一些,而實驗中發現每個檢測到光子,都只會透過一個縫隙,而不是兩個,因此光也具有粒子的特性,而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上面說了那麼多,其實大多都是我們人類能看見的光,即可見廣光。其實和電磁波沒有任何區別,而我們人類能看到的光,只在所有光的波長範圍內,佔有非常小的一部分,不同的電磁波輻射擁有不同的波長和頻率。比如伽瑪攝線的波長最短,因為其光子能量非常高,多數伽瑪攝影的波長只有不到10皮米,而1皮米的長度相當於一米的1/10000億。和伽瑪視線相反的一端叫做射頻電波,這個電波的波長可以達到100公里。而目前已知的最大波長可能超過10萬公里,而地球直徑才1萬多公里。

而我們人類所能看見的光波長介於400至700奈米範圍內,也就是波長比紫外線長,比紅外線短的電磁波。但從物理學角度看,這些不同的電磁波,可見光和不可見光都是一樣的。他們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同樣以光速傳播,僅僅是在頻率上不同而已,而我們人類能看見的可見光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如果非要說一個,那就是我們的眼睛剛好能看見這些光。

當然,我們人類看見的可見光範圍非常小,但某些動物看到的波長範圍遠遠大於我們。但如果這樣的話,可不可以說人類和動物看到的世界不是同一個,又或者說,我們看到的世界是真實的,還是他們看到的世界是真實的?

知道了光的基本原理,但是我們還不知道光是從哪來,從微觀角度看,當原子或分子由高能態轉變為低能態時,就會發出各種頻率的電磁波,而電磁波就是這個過程中原子或分子失去的能量,當原子中的電子從激發態跌到低能態時,併發揮掉一些的能量時候,它會發出可見光線。同樣,光子也能擊中電子被電子吸收,令電子進入能量更高的狀態。說的通俗點,物質釋放能量產生光,光線照射物質產生電

如果從宏觀上來看,電磁波就是兩個場的疊加態,電子會產生震動的磁場,磁場接著又會產生一個垂直的電場,兩種場在相同的空間中相互交錯著傳輸能量,並且擁有著誕生時的各種資訊。光在我們這個宇宙中處於絕對速度,也就是最快的速度。而光就是一種電磁波,所以電磁波的傳播速度也同樣是30萬公里每秒。

之前我們說了很多次的光速恆定,可能很多小夥伴沒有明白是什麼意思,其實任何零質量的粒子都會以光速前進並且沒有加速的過程,也就是說光的速度永遠都是30萬公里每秒,不存在加速的過程。為什麼會這樣,科學家也不知道,光在我們這個世界是非常不可理喻的。也是非常難以解釋的存在,要不然16歲的愛因斯坦也不會迷失在他自己的追光實驗中。

4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盜夢空間有望實現,實驗參與者轉述,聽起來像上帝在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