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天的重磅訊息!2月19日,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抵達火星表面,從此開始漫長的火星探索任務,為人類是否適合移居這顆星球尋找更多依據。
△ 猶如科幻電影的“毅力號”著陸過程
“毅力號”是人類發射成功的第5輛火星車,除了“毅力號”,中國和阿聯酋於去年年中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而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2月24日到達火星停泊軌道,計劃5月左右著陸,屆時會釋放一臺火星車。
△ 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攜帶的火星車
“毅力號”火星車採用電動驅動,但是,人類沒有在火星上建充電樁,火星車平時是怎麼補電?光靠太陽能發電板嗎?
△ “毅力號”火星車
細心的小夥伴可能發現,你看不到“毅力號”有大面積的太陽能發電板。所以,“毅力號”的能量肯定不是主要來自太陽能,那麼來自哪裡?
答案是:核電!
拋開高深的理論,我們解釋一下大家都能聽得懂的原理。其實就是利用同位素衰變過程中的熱量轉化為電量,從而維持火星車運作。
那什麼是同位素?
就是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即互為同位素,就像一個家庭裡的兄弟姐妹。但地球上有些同位素穩定,有些則不穩定,就像家裡有的子女好動,有的不好動。那些好動的會透過不斷運動消耗體力,直到累了不想動了(就是變穩定)。而運動過程中身體會發熱出汗,體重會有所下降。
同位素也類似這樣,不穩定的會透過衰變而變得更穩定,同時會釋放熱量,質量也隨之變小。它的衰變期就相當於人的運動持續時間,有的人快,比如做俯臥撐不到1分鐘就累趴了,而有的人可以堅持10分鐘。因此,選擇一個衰變期越長的同位素,就獲得更持久的能量。
當然,以上的比喻只是從某個角度方便大家的理解,實際上原子的變化是很複雜的,放射性同位素在衰變中還會釋放輻射。而“毅力號”用了一種叫“鈽-238”的同位素,光一個半衰期就接近88年,足夠無窮無盡地輸出能量了。它在衰變過程中會放出一個α粒子,達到五六百攝氏度,火星車上的溫差元件就將這種熱量轉為電能。
不過,能量轉化率很低,只有6.3%。這意味著接近94%的熱能會散發掉,但“毅力號”配備了智慧的能量回收裝置,將剩下的熱能用來給車內裝置供暖,以時刻保持合適的工作溫度。
以目前的條件看,核電是最適合火星車的能源獲取方式。除了上面提到的優勢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過程很穩定,既不受溫度、壓力、電磁場等外界條件的影響,也不受元素所處的狀態影響,只和時間有關。這點非常關鍵,因為穩定的能量輸出,有助於火星車的穩定工作。
不過,核電並非是火星車的唯一能量來源,根據工作目標、經濟和安全等綜合考量,太陽能也是另一種不錯的選擇。例如我國“天問一號”攜帶的火星車就用了太陽能板,美國“好奇號”之前的索傑納號,機遇號,勇氣號都使用了太陽能。
長時間不充電、又能解決輻射,為什麼不用在民用電動汽車上?
實際上,早在1957年,福特汽車就推出過一款叫Nucleon的核動力概念車,不過它是透過兩個後輪之間的核反應堆以鈾元素的核裂變為能源,把水變成高壓蒸汽,再推動渦輪葉片實現驅動,然後蒸氣在冷卻之後返回核反應堆裡面再次加熱。
△ 福特Nucleon
簡單地說,就是隻要核燃料還沒用完,它就有源源不斷的動力,聽起來就像“永動機”一樣完美。但是,直到今天還沒上路。
其實,主要是成本太高影響了“核電”的普及,我們還是以“毅力號”來例舉。它的核電池採用了4.8千克的鈽氧化物,總重量45千克,初始功率110瓦(隨著衰減功率會越來越小,但過程是緩慢的,可忽略不計),但造價你猜多少?
7000萬美元!!
這是什麼概念?這麼說吧,全世界最貴的車——布加迪Chiron Pur Sport價值355萬美元。而毅力號上一顆小電池,就能買將近20輛布加迪!
△ 布加迪Chiron Pur Sport
所以,要在短期內普及“核電”,簡直天方夜譚。那麼,核電池為什麼這麼貴?主要是技術門檻太高,體現在下面兩點:
1、鈽-238很難獲取。目前只有美俄兩國有能力大量生產。原理是把錼-237放在專用反應堆內進行中子輻照,讓讓它吸收一箇中子變成錼-238,再經一次β衰變轉化為鈽-238。雖然我們用兩三句話就描述完原理了,但實際操作技術門檻相當高。
2、核電熱轉電效率低。“毅力號”的核電熱效率只有6.3%。就相當於,同位素釋放的熱量,只有6.3%能轉為電。而作為參考,傳統燃油汽車的發動機熱效率最高達到41%(平均33%),量產電動汽車熱效率普遍超過80%。
既然如此,為什麼非要鈽-238做電池呢?
還有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輻射容易遮蔽,相對安全!它的衰變輻射主要產生α粒子射線,穿透力較弱,一張紙就能把它擋住。
因此,當今的民用電動汽車,普遍採用化學動力電池。主要分為兩個陣營——“鋰電池”和“鐵電池”,其中鋰電池主要指三元鋰電池,是市場最被看好的電池種類。
三元鋰電池的效能較好,可以快速充電、高功率放電、能量密度比高且迴圈壽命長。也就是說,在同樣車重的情況下,三元鋰的車有更長的續航里程,而且能輸出更大功率,讓車加速更快。
特斯拉的大部分車型都採用了三元鋰電池,在先進的電控管理下,讓使用者獲得較好的體驗。但是,三元鋰電池成本較高,高溫下安全性不夠穩定,普遍出現在比較貴的電動汽車,或者很多廉價電動汽車的長續航車型上。
而“鐵電池”以磷酸鐵鋰為代表,比亞迪是堅決的擁護者。磷酸鐵鋰的成本較低,但能量密度比在改進後也不遜色於三元鋰電池。連特斯拉這樣喜歡用三元鋰的品牌,在Model 3的入門車型也改用磷酸鐵鋰。
“鐵電池”最大優點是安全、耐高溫,被刺穿也不會發生爆炸。但是軟肋是低溫效能差,也就是說在冬天低溫下,掉電明顯比三元鋰多,這是現在難以解決的技術難題。
另外,還有一個“第三陣營”,即以豐田為首的燃料電池,這類電池系統具有良好的環境相容性,在汽車端能做到真正的“零排放”。同時,它有優良的負載特性、高效的輸出效能和靈活的結構特性,氫的獲取也比較廣泛。
但整車成本和加氫站成本較高,一個加氫站的建造成本往往過千萬元人民幣,而一個普通的充電樁只需要一萬元或者更低廉的成本。因此,短期內燃料電池車也難以普及,但許多國家還在嘗試,比如我國就有不少燃料電池的大巴在行駛。
總之,人類對陸上交通的探索一直沒停下步伐,一百多年前,我們面臨馬車和內燃機車、電動汽車、蒸汽機車的十字路口,而今天,人類再次站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只不過這次,時代的大方向已經決定淘汰內燃機車,電動汽車成為新趨勢,那麼,用哪種技術獲取電能就成為新的探索節點。
按照歷史的程序,尖端科技率先用在軍事、航空領域,也許,未來民用車搭載“核電”也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