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文學家透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兩臺 X 射線望遠鏡相關資料,終於找到存在於超新星 1987A(SN 1987A)中心的中子星。1987 年 2 月 24 日,天文學家目睹了明亮恆星 SN 1987A 的爆炸。從那時起,研究人員一直對其密切監測,以尋找 SN 1987A 從爆炸點向外爆炸時可能被壓扁的核心 —— 中子星。
近日,以《SN 1987A 發出的 X 射線指示脈衝星雲 》為題的預印本論文發表在 arXiv 上,來自義大利巴勒莫大學該研究專案負責人 Emanuele Greco 說:“天文學家 34 年以來為了找到 SN 1987A 隱藏的中子星,一直在不斷尋找恆星碎片。即使有很多想法被證明行不通,但我們堅持認為最新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
據瞭解,SN 1987A 距離地球 17 萬光年,位於銀河系的小型同伴星系 —— 大麥哲倫星系中。SN 1987A 是天空中研究最多的物體之一,作為近 400 年以來首個肉眼能看見的超新星,它的發現很快引發了天文學家的濃厚興趣。
該專案團隊透過使用各關鍵資料,最終確認了 SN 1987A 的隱性中子星,這些資料資料來自 NASA 錢德拉 X 射線天文臺、NASA 核光譜望遠鏡陣列(NuSTAR)、並結合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ALMA)進行地面觀測資料確認。
圖丨左圖,爆炸的 SN 1987A 部分殘骸;右圖,SN 1987A 殘骸的中心位置圖示(來源:NASA)
NuSTAR 能夠探測高能 X 射線,研究團隊透過美國宇航局錢德拉(Chandra)和核分光望遠鏡陣列(NuSTAR),發現了 SN 1987A 碎片撞擊到周圍材料中的能量較低的 X 射線,並找到了高能粒子的證據。
對於這種高能 X 射線發射有兩種推測:或者是脈衝星雲,或者透過爆炸的爆炸波將粒子加速為高能的粒子。後一種效應不需要脈衝星,並且會在距爆炸中心更遠的距離發生。當一顆恆星爆炸成為超級新星時,它會在外層轟入太空之前自我坍塌。在核心的壓縮後,它變成稠密的物體,太陽的質量也因為被壓縮而成為直徑約 10 英里的物體。
密集的中子組成了中子星,一些中子星具有很強的磁場並迅速旋轉,從而產生類似於燈塔的光束。天文學家將這些物體稱為 “脈衝星”,它們有時會吹出帶電粒子的風,從而產生脈衝星風星雲。
這項新研究透過在爆炸聲波加速場景的兩個方面爭論,支援了暗示中子星存在的脈衝星雲的想法。一方面,在 2012 年至 2014 年之間,高能 X 射線的亮度沒有變化,而無線電發射卻增加了,這是透過澳大利亞望遠鏡緊湊陣列的檢測發現的,這與爆炸波情景的預期不符。
另一方面,作者預計將花費約 400 年的時間可以時電子加速到最高能量(NuSTAR 資料),這是剩餘星體年齡的 10 倍以上。
圖丨錢德拉 和 NuSTAR 關於 SN 1987A 的影象(來源:arXiv)
2020 年 ALMA 的結果也得到了錢德拉和 NuSTAR 的資料支援,並強力證明了毫米波波段脈衝星雲的結構。儘管有其他解釋,脈衝星狀風雲仍可透過支援中子星存在的最新 X 射線資料來證實。
氣體和塵埃包圍著超新星的核心,透過先進的模擬,科學家們能夠了解這種材料如何吸收不同能量的 X 射線。這種方法還使他們能夠準確地測量不同能量下的 X 射線量。
天文學家指出:“如果這確實是 SN 1987A 中心的脈衝星,它將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脈衝星。” 作者使用最新模擬來了解這種材料如何吸收不同能量的 X 射線,從而能更準確地解釋不同能量下的 X 射線數量,這使沒有遮擋材料的 SN 1987A 中心區域的光譜得以估算出來。
圖丨在不同年份 Chandra 和 NuSTAR 的資料中提取了相應的最佳擬合模型(來源:arXiv)
通常情況下,需要更多的資料來增強脈衝星雲的優勢。在未來的觀測中,無線電波的增加以及相對較高能量的 X 射線的增加將與這一想法背道而馳。另一方面,如果天文學家找到高能 X 射線減少的證據,那麼就能確認脈衝星狀風雲的存在。
該論文的其他作者是同樣來自 INAF-Palermo 的 Barbara Olmi 和 Fabrizio Bocchino,日本理研天體物理大爆炸實驗室的長垣茂茂(Shigehiro Nagataki)和小野正美(Masaomi Ono),日本九州大學的 Akira Dohi 和巴勒莫大學的 Giovanni Peres。據瞭解,相關論文將於本週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