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可能聽說過科學家在尋找地外生命的時候,首要的考慮條件通常都是關於水的。為此,還提出了一個宜居帶的概念,離恆星太近就會被烤乾,太遠又會徹底凍上。直接以水的形態標定了生命的機率,這麼做會不會過於粗暴了呢?天文學家們是不是有一點缺乏想象力呀?難道生命就不能誕生在其他物質的介質中嗎?且不說有些天馬行空的假設。常規元素也有近百種呢?為什麼生命就不能誕生於和我們完全迥異的環境中,今天就讓我和大家一起探討探討這個問題吧。
常規狀態下物質有5-2種狀態,固液氣,那麼固態於氣態有沒有可能承載生命所需的化學反應呢,幾乎不可能。先說氣態,我們都知道數量相等的不同分子在固液態下的體積差距很大,可一旦變成氣體就沒有什麼區別了。因為氣體分子間的距離通常是直徑的十倍以上,以至於分子本體的大小顯得也就無足輕重了,這就自然導致了一個問題。氣體流動性強過頭了,氣態下的化學反應要麼不發生,要麼就直接幹到個一步到位。更要命的是大到過分的分子距離難以形成有序的結構。
用熱力學的語境來說,生命需要結構,所以氣態並不是理想的生命。而固態呢?固態的問題與氣態完全相反,流動性實在太差,化學反應速率太慢了,我們知道,冰箱的保鮮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的速率,抑制細菌生長,而當食物中的水完全凍結時,微生物也就會陷入休眠。我們做化學實驗的時候都知道,如果是固體與固體的反應,不僅要研磨成粉,還得充分攪拌混合,用人造的流動彌補固態物質的先天缺陷,所以就算真的有某種外星生命是以固態為生化反應基礎環境。他們的能量流動水平也是極低的,不足以支援更復雜的生命,更別說從中誕生智慧生命了。
液態正是那個要流動,有流動也不會到處亂流,要速度,有速度也不會完全收不住的完美狀態。因而基於我們所見的,宇宙溶劑是生命所必需的基本條件。那麼,回答了第一個問題,我們自然要面臨第二個問題,還有沒有其他分子具備將水取而代之的潛力。
由於對溶劑的討論是建立在溶質之上的,關於為什麼碳是最好的生命機制這個問題。要是再放到今天的篇幅中討論,就實在是有點臃腫吧。咱們可以先挖一個坑。下次有機會再探討探討,今天的我們就將其作為一個結論,先直接引用分析。分析這宇宙中還有沒有其他適合生命的溶劑。關於這個問題,化學家其實一直都有很大膽想法,有不少“種子選手”被推舉到了臺前,諸如氨,甲烷,氟化氫,硫化氫等等。那外星人到底會不會需要水呢?你覺得是如何呢,告訴我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