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早就想過在地球上“鑽個洞”
說到我們生活的地球,甚至我們生活的宇宙,對於我們人來說,都是浩瀚無邊的,而且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大自然充滿了神奇,總有無限的奧秘等待我們去發現,去探索。
說到人類對自己所生活的宇宙或者地球的探索,我們首先會想到的可能是天文方面的探索。自古以來,人們就嘗試看的更遠,飛得更遠,所以不停的有更精密,看的更遠更清晰的天文望遠鏡被髮明出來,讓我們對地球外的星空不停的有新的有趣的發現,人類對航天器的研究也一直沒有停止過,並且不斷向外太空發射我們的探測裝置,為的就是能發現更多地球外面的秘密。
但是人類對於自然的探索,遠不止如此,因為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而且它是實心的。這便引發了一人們的一個疑問:地球的下面,究竟隱藏著什麼呢?其實多年以來,人類不僅有個飛上天的夢想,更有著鑽入地球,看看地球的內部到底藏著什麼秘密的想法。
理論上來講,如果一直往下挖,總有一天會挖到地球的另一面,我們人類擁有的動力巨大的機械裝置簡直太多了,挖穿地球,按理說應該不算事什麼難事。畢竟我們早就實現了“上天的夢想”,“入地”這件事情比起“上天”,看起來容易多了,直至今日,對於鑽穿地球這件事,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有任何進展,看似容易的事情,怎麼就那麼難呢?
美國曾經計劃“在地球上鑽個洞”
早在1952年,美國人就想到了,想在地球上“鑽個洞”,看看到底地球底下有什麼奧秘。
於是在1952年,這項計劃由美國多樣性協會(American Miscellaneous Society,AMSOC)向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提出,並且在1858年,這項計劃終於被批准採納,這就是著名的“莫霍計劃”(Project Mohole),之所以命名為莫霍計劃,是因為美國人的理想中,是試圖鑽穿地殼,達到莫霍面。
美國人對於這項計劃一開始充滿幹勁,專案的進展也是相當的快。在1961年的3月23日到1961年的4月12日,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美國多樣性協會使用了名為“CUSS I號”的鑽井船在墨西哥瓜德羅普附近海3558米的水深的地方,鑽了五口深海鑽井,在這些鑽井之中最大的鑽井深183米。
在一開始,這次計劃還是相當成功的,人們也對它非常看好,因為這是首次在深海海底打鑽成功,當然了,這次計劃中,人類也對地球內部又了不少的新發現:人們發現原來中世紀時代的海底基層,是由大概十三米深的玄武岩組成。
雖然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但比起這項計劃的成績來講,它的花費是非常巨大的,迫於經濟壓力和政治壓力,過了沒幾年,這項計劃就無奈被叫停了。人類早期在地球上鑽個洞看看下面究竟有什麼的夢想,就這樣轟轟烈烈的開始,然後悄無聲息地無疾而終了。
“莫霍計劃”叫停,前蘇聯“接力”
雖然美國的計劃失敗了,過了不久,前蘇聯卻搞起了接力,也開啟了一項在地球鑽孔計劃。在1970年的時候,前蘇聯的鑽孔計劃,正式在科拉半島開啟了。對於這項計劃,前蘇聯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據悉,當時參與到的科學家的酬勞都非常高,可見當時前蘇聯對這項計劃的重視程度,以及“千金一擲”想要完成這項計劃的決心。
在當時,前蘇聯決定把開展鑽孔計劃的位置,選在了佩琴加地區。為了更好的瞭解這個專案,首先我們來了解下佩琴加這個地方的具體位置:佩琴加位於歐洲北部的科拉半島西北邊,北邊臨界巴倫支海瓦朗厄爾峽灣。為什麼選擇在這個地方開展專案呢?因為這個地方是歐洲大陸最大的地遁區,如果在這裡鑽一口十五千米的的深井,效果差不多相當於在別的地方鑽了二十五千米左右,甚至更甚,這樣以來,理論上來講就可以看到陸殼中的底層了。
早在1965年的時候,科研人員就開始為了這個專案做準備,包括選擇合適的鑽探地點,以及做一些相關裝置的搭建和除錯工作。為了這次專案能夠取得成功,前蘇聯可謂是做足了準備,準備時間長達五年之久,終於,在1970年,前蘇聯正式開啟了鑽探計劃,這個計劃的名稱,被稱為著名的“科拉超深井”。
前蘇聯在執行這項計劃時,深知一個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所以他們借鑑了美國之前的失敗經驗並且進行改良,為的就是能讓鑽探任務取得更好的取得成功。
在歐洲和美國,科研人員採取的技術手段通常是研磨,或者是研磨後削碎岩石這樣的工具,並且在工具的選擇上,利用了高強度的鋼鑽桿,從而有效的使效率提升,達到高效使用鑽機和旋轉鑽進的方法。
而在裝置選用上,前蘇聯則採用了獨特的渦輪鑽進的方法,採用了切削之後剪下碎岩石的方法來進行鑽探。在裝置的選擇上,前蘇聯採用了鋁合金為主要材料的高強度管制作而成的鑽管,從而來提升和它所配套的並不太強的鑽機的工作能力和效率。透過認真地分析一系列當時國際上已有的經驗,和鑽進工作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前蘇聯專家經過研究改良後,才提出了超深鑽的構想。
“超深井”行動在裝置上精益求精
在裝置的選擇上,蘇聯人為了這次“超深井”計劃的成功,可謂是費足了功夫。經過一系列研究,前蘇聯的科學家發現,超深井中最合適使用的工具,應該是由氫合金材料製成的鑽桿,為什麼呢?因為氫合金鑽桿的比重還不到鋼材料製成的鑽桿的一半,如此輕的材料,大大的降低了鑽管柱的自重,和鑽機相應的提升能力。而如果採取鋁合金的材料的話,不僅提高了效率,並且還比傳統的鋼製鑽管具有更高的單位強度。
在鑽頭的選擇上,前蘇聯可謂是“放出了大招”,他們使用了世界上最“厲害”的鑽頭之一:Uralmash-4E系列鑽機來完成第一階段的鑽探。第一階段的任務,可謂是取得了超出人們想象的成功,因為原本第一階段預計達到的鑽探深度在5000米,而實際上超額完成了任務,達到了7263米,這樣的成功,也為這個裝置取得了新的成績:達到了裝置的最深記錄。並且科拉超深井鑽孔,一舉成為了當時歐洲的最深鑽孔。
為了應付隨著深度增加而產生的一系列新問題,前蘇聯一度換上更先進的鑽機和鑽頭,達到了10636米的好成績,而等到了1983年,這口井的深度,更是達到了12000米,這個資料是什麼概念呢,此深度已經超越了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
鑽了二十多年,竟不到地心的千分之二
到了1989年,科拉超深井的深度,已經幾乎達到了它的最大深度-12262米。
這個資料看起來真的非常喜人,我們也許會覺得:地球已經快被我們“鑽穿”了吧?實則不然。因為地球的平均半徑,大約是6371千米,什麼概念呢?等於說前蘇聯拿這麼先進的裝置,這麼精心的設計,可以說達到了人類“鑽地史”上的一次巔峰,而且一鑽就是二十多年,但實際上,向地心鑽的程序還不足千分之二呢。有人會問了:不就是順著一個方向往下挖,我們擁有這麼厲害的裝置,為什麼會這麼難呢?
主要遇到的難題,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高溫,高壓,高地應力。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高處不勝寒”,我們也都知道,隨著海拔的不斷升高,溫度是會不斷降低的,海拔每升高100米,溫度就會下降0.6攝氏度左右。恰恰相反,如果深度每增加一百米,那麼溫度就會升高2攝氏度左右。如此一算,深度過萬米的地方,溫度就要達到三百多攝氏度,如此的高溫,任何的鑽探器械都很難承受住。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壓力,隨著鑽孔的深度不斷地上升,專家們預計你講的壓力將達到175MPa,二底層的壓力將達到400MPa左右。這樣的壓力對施工的情況是非常不利的,再加上高溫的作用,可謂說是難上加難了。
最後就是高地應力,其中包括了兩種最主要的:覆蓋岩石的重量引起的應力,以及臨近地塊或者地步傳遞過來的構造應力。地應力的影響有多大呢?較高的地應力,非常容易導致井壁的坍塌,造成卡鑽等一系列井下事故,這類事故就真實的發生過:在蘇聯某一個鑽井鑽到七千米左右的深度的時候,就曾經出現了坍塌,鑽探鋼管也斷裂在了鑽井裡。
“科拉超深鑽孔”計劃失敗告終
前蘇聯的科拉超深鑽孔計劃,一開始經過了精心的準備和構思,裝置上也是千金一擲,人們曾經非常看好這個專案,但是由於重重的困難,最終鑽探工作在1992年就被停止了,與美國“莫霍計劃”的終止原因相似,都是因為經費不足以維持專案高昂的指出。雖然鑽探工作停止了,但是相關的研究一直在進行,直到2008年的時候,拉克超深鑽孔才徹底被廢棄。
至此,人類史上關於鑽到地底下,研究地下內部結構的計劃,就算有些能取得階段性的進展,也沒有可以完全成功的。主要都是受到地下的各種條件限制所困,並且截止到目前為止,面對高溫高壓,人們也沒能想出什麼好的辦法克服它們。不得不說我們人類“鑽穿地球”的夢想,在現在的技術水平下,終將是一個不太可能實現的難題。也許在我們的不斷努力下,終將有一日會克服重重困難,到了那一天,隱藏在地底下的秘密,也許就該被層層揭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