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三位科學家Harvey Lodish, Jianzhu Chen, Phillip Sharp在《科學》雜誌發表社論,認為過去幾年美國針對外國科研工作者的嚴厲審查和打擊措施將損害美國科學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對與中國有關的學者,他們呼籲建立更加公平的機制以區分真正的不法行為與正常的學術交流。知社全文編譯如下。
就職後不到一個月,美國總統拜登就開始扭轉阻止外國學生和高技術人才進入美國的相關政策,這是個好訊息。文化和知識的交流推動創新,進而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經濟發展。但是在試圖在保持開放文化和保護美國研究成果之間取得平衡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偏差從而有損美國的科學事業。
2018年,美國司法部確立了打擊間諜活動的所謂“中國計劃”。許多科學家和工程師,大多是中國人和美籍華人,被指控或被判決犯有一系列非法行為,例如隱瞞與中國的關係。當然,有一部分案件證據充分。但令人擔憂的是在中國計劃下采用的偵查方法。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大多數是華裔美國人,因為沒有適當的披露與中國的某些聯絡而受到調查。即使是日常工作,如推薦學生就業和評獎,或擔任助學金的評審員,也被說成是犯罪。一些教授和許多學生在美國機構的資助終止後不得不離開他們的崗位或停止學業。這些問題的判斷標準模糊,涉及人員廣泛,直接威脅著美國的科學研究和創新,因為中國和美國華裔科學家發現自己在學術合作中經常受到懷疑。
如果這種打擊要繼續下去,那麼就必須作出更有效的努力,把正常的、建設性的國際合作同真正的間諜行為和金融違規行為區分開來。與此同時,受到審查的美國公民必須在法律框架內享有與普通美國人同等的權利,而不論其種族或原籍在哪裡。為此,聯邦政府和大學管理者需要更加明確的闡述相關標準。例如,要求美國科學家報告與外國大學和組織的互動的聯邦指導方針和政策,這幾年在具體實踐中發生了重大變化。然而,很少有大學有明確的程式向其員工傳達這些變化。大學的行政管理人員也沒有接受過培訓,可以有效地跟蹤政策變化。
如果將與中國的互動視為特殊情況,則聯邦指南中也應明確指出這一點,尤其是在聯邦支援計劃之外的合作和學術諮詢方面。應當對寄宿機構進行審計,以確保向調查人員瞭解披露政策和最佳做法。如果將與中國的互動視為特殊情況,則聯邦指導原則中也應明確說明這一點,尤其是在聯邦支援計劃之外的合作和學術諮詢方面。
特別令人擔憂的是,許多正在接受調查的科學家未經正當程式就被不公平地剝奪了聯邦資助。應該有一個程式,在終止資助之前,參照聯邦機構的指導方針考慮此類人員的行為。所在大學或學院可以與適當的政府機構聯合進行調查,這與科學不當行為的程式類似。
科學界還應透過諸如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學和醫學學會以及美國科學促進協會之類的組織,研究美國科學家與國際科學家及相關機構的接觸歷史,釋出有關其社會利益和風險的報告。這項研究應包括但不限於當前對中國的關注。為了更好地監測“中國計劃”的影響,科學界應建立一個數據庫,其中包含所有已經或正在受到起訴或公開調查的科學家。
當美國努力向外國學生和科學家敞開大門時,必須時刻牢記,美國科學事業的力量在於其學術開放的文化,以支援改變世界的發現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