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個淘氣頑皮的孩子,為了參加有超多小夥伴的聚會,你絞盡腦汁的從被父母反鎖的房間中逃出,可到了現場卻發現,原本應該熱鬧的聚會場地空無一人,你此刻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呢?疑惑?迷茫?還是害怕呢?

其實這個孩子的感受,就是人類此時正經歷的狀態。自開始對宇宙產生好奇以來,人類一直幻想宇宙應該是非常“熱鬧”的,可當艱難掙脫地球束縛之後發現,理應熱鬧的宇宙卻是一片死寂,他們在哪?

外星人大機率存在

按照科學家的估計,整個可觀測宇宙中至少有幾千億個“銀河系”,而每個銀河系中又至少有1000~4000億顆“太陽”。如此龐大的恆星數量,哪怕其中有隻有10%的恆星系擁有宜居行星,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和驚人的機率。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會相信宇宙中只有人類一種智慧生命嗎?答案肯定都是:不相信。

但是,不相信歸不相信,眼前看到的這“死寂”的宇宙該怎麼樣去解釋呢?為了解釋這種讓人費解的現實情況,人們提出了許多理論猜想,其中有一種猜想指出:人類可能正處於外星文明的觀察之下,或者人類直接就是他們製造的基因產物,就像人類不會讓自己培育的小白鼠接觸到其他生物一樣,他們封鎖了人類和外界接觸的途徑,所以人類才沒有在宇宙中發現其他外星文明。

而他們之所以會提出這種顛覆認知的猜想,主要是認為太陽系和地球在宇宙中太過特殊了,特殊到彷彿被精心設計過。

太陽系和地球有多特殊?

首先來看整個太陽系 。太陽系的核心是一顆黃矮星,這種恆星的壽命大約在120億年左右,而悠久的壽命能夠留給行星充足的孕育生命時間。

其次,太陽系內行星的分佈,也給生命的出現提供了可能,比如質量最大的木星位於軌道外側,強大的引力使得它能夠將絕大部分進入太陽系的不速之客拉住,讓地球免遭襲擊,給生命創造了安全的孕育和演化環境。

最後,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內,這讓地球表面的水可以以液態的形式留存,為生命出現提供了可能。

再來看看地球。地球擁有厚度適中的大氣層,這個主要由氧氣組成的大氣層像一塊盾牌一樣保護著地表萬物,讓它們免受紫外線、小型隕石以及各種宇宙射線的侵襲,同時也起到保暖、保溼的作用。

如果單看這些,地球確實就像一個被層層保護的“生命伊甸園”,也難怪許多人認為太陽系和地球如此的特殊。

太陽系和地球真的特殊嗎?

為了更好的研究宇宙天體,人類在上個世紀開始了對系外行星的尋找。截止2020年11月,人類已經發現了來自3234個行星系統中的4374顆系外行星,還有2550顆系外行星正等待最終確認。

這些行星有像木星土星一樣的氣態巨行星,也有像天王星一樣的冰巨星,甚至有和地球一樣的類地行星,並且不少類地行星還處於當前恆星系的宜居帶內,這意味著它們可能擁有和地球類似的環境。如此看來,宇宙中像地球這樣的行星並不罕見。

據NASA估算,銀河系中至少有3億顆宜居行星,而如果樂觀估計的話,這個數值還能擴大十倍,也就是30億顆宜居行星。

可如此一來就回到了最開始的問題:宇宙中明明有那麼多宜居世界,我們為什麼沒有發現任何外星文明存在的痕跡呢?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個問題可能會一直困擾著人類。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沒有在宇宙中發現外星文明的蹤跡,但地球上的一些奇怪的痕跡,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一個事實:人類並不孤單。

上幾年,印度考古學家在印度中部恰蒂斯加爾邦的甘蓋爾區發現了一個巖洞,巖洞入口處的巖壁上雕刻著一幅古老的巖畫。根據印度最權威的考古專家之一JR巴格特的鑑定,這幅巖畫至少距今1萬多年。

巖畫總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上圖中的一排人形,沒有清晰的五官,只有身體部分輪廓特徵。

而第二部分畫風開始陡然“詭異”起來,一個帶著三角起落架的不明飛行物赫然出現在了巖壁上。可惜的是,這個不明飛行物的上半部分因為岩石風化缺失了,但我們從殘存的下半部分還是能夠清晰地看到天線和明顯的飛船特徵。

巖畫真正讓人震驚的是第三部分,一個和科幻作品中外星人形象非常相似的人形出現在了畫面中,而且手中似乎還拿著某種武器。

這些畫是古人憑空想象創作的可能性近乎是零。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人類是無法想象出超脫想象的事物的。換句話來說,人類想象出的事物通常是已知事物的組合和誇大。比如科幻電影中的怪獸,無論其模樣多麼的誇張、怪異、噁心,我們還是能夠從中找到熟悉的地方。

一萬年前的遠古巖畫中出現了飛船,這意味著什麼?只能意味著遠古人類曾看到過與之相類似的東西。

可在人類還茹毛飲血的遠古時期,怎麼會出現一架如此先進的飛船呢?或許正如一些遠古外星人理論支持者認為的那樣,外星人曾在遠古時期來過地球,並與當時的遠古人類有過接觸和交流,而這一幕被遠古人類記錄了下來。

當然了,他們雕刻這些形象的真正原因和目的,我們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但不能否認的是,這幅巖畫確實有可能揭示了某些顛覆認知答案,而這些答案或許是人類正苦苦追尋的。

12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走馬觀花看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