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人們稱他為“20世紀的哥白尼”“20世紀的牛頓” 。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的一個小城,3歲時還不會講話,直到9歲時他講話還不是很流暢,念小學和中學時,他成績一般,不愛與人交往,曾差點被老師趕出校門。童年的愛因斯坦過著動盪的生活,但從小他就對數學有著極強的興趣。1900年秋,愛因斯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因為他是一個沒有瑞士國籍的猶太人,幾乎所有的正規單位都不願意錄用他,最後歷盡波折,他才得以在專利局作了一名技術員。穩定的收入平凡的生活卻並未使愛因斯坦迷失,他在工作之餘,利用閒暇時間,偷偷做著數學演算。1905年,他發表了闡發狹義相對論的論文,終於一鳴驚人。接著他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走到了自己事業的巔峰。然而他卻並未停步,1916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再次將他的生命推到了最高點。
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也熱愛人類。他一直關心著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併為之頑強、勇敢地戰鬥。他說過:“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又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他自己正是這樣去做的。1914年10月,德國的科學界和文化界在軍國主義分子的操縱和煽動下,發表了所謂“文明世界的宣言”,為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辯護,鼓吹德國高於一切,全世界都應該接受“真正德國精神”。在“宣言” 上簽名的有93人,都是當時德國有聲望的科學家、藝術家和牧師等。就連能斯脫、倫琴、奧斯特瓦爾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簽了字。當徵求愛因斯坦簽名時,他斷然拒絕了,而同時他卻毅然在反戰的《告歐洲人書》上籤上自己的名字。這一舉動震驚了全世界。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於美國普林斯頓。巨星隕落,舉世同悲。愛因斯坦生前不要虛榮,死後更不要哀榮。他留下遺囑,要求不發訃告,不舉行葬禮。他把自己的腦供給醫學研究,身體火葬焚化,骨灰秘密地撒在不讓人知道的河裡,不要有墳墓也不想立碑。在把他的遺體送到火葬場火化的時候,隨行的只有他最親近的12個人,而其他人對於火化的時間和地點都不知道。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自己不過是自然的一個極微小的部分。”他把一切獻給了人類,最後連自己的骨灰也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但是正如英費爾德第一次與他接觸時所感受到的那樣:“真正的偉大和真正的高尚總是並肩而行的。”愛因斯坦的偉大業績和精神永遠留給了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