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在我們生活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環繞恆星太陽進行公轉,由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另有一顆特殊的星球冥王星早先也是作為太陽系的行星存在,在2006年的時候被踢出太陽系,劃歸為矮行星。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這是我們上學時候從小背誦,銘記於心的中國王朝順序表。由於夏朝的考古一直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所以一直被西方精英和一部分國人所懷疑、詬病。

可是,我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從海王星和冥王星的發現歷程來說,可以證明,夏王朝存在的必然性!

太陽系的8大行星和冥王星

01 海王星的發現

說起海王星,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前輩,天王星。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以為太陽系只有6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和地球。古人夜觀星象,掐指一算,太陽系必然有其他成員隱匿於無盡星空,等待人類發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觀察星空,光靠人的肉眼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天文望遠鏡的發現彌補了這一缺陷。

1609年,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聽說將兩塊透鏡疊在一起可以清楚看到遠處的東西的發現後,立刻製作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臺天文望遠鏡用來觀測星空。

第一臺天文望遠鏡

1663年,蘇格蘭天文學家格里高利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製成格里高利式反射鏡,但是由於製作工藝不成熟而未能流行。1667年,英國科學家牛頓改進了格里高利的想法,製成了牛頓式反射鏡。1672年,法國人卡塞格林利用凹面鏡和凸面鏡,設計了現在最常用的卡賽格林式反射鏡。這種望遠鏡焦距長而鏡身短,放大倍率大,影象清晰;既可用於研究小視場內的天體,又可用以拍攝大面積的天體。

1781年3月13日,天文學家赫歇爾兄妹用自制的15釐米口徑反射鏡發現了發現了一個淡藍色、具有行星般小圓面的新天體, 起初他堅定地認為這是一顆彗星。

但是這顆新天體的軌道幾乎是正圓,而它的軌道比土星還遠 , 這是一顆新的行星!

天王星3D渲染

後來柏林天文學家約翰·彼得提出懷疑,他認為天王星是一顆行星,但是他並沒能證明自己的猜測,最後由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透過計算執行軌跡證明天王星是太陽系的一顆新的行星。

這是在日月五星之後,人類第一次發現太陽系的新邊疆。這顆新行星,被歐洲天文學家以希臘神話中主管天界的神明之名命名為天王星。

天王星的直徑是地球的4.06倍,質量是地球的14.63倍,天王星距離太陽是地球距離太陽的19.2倍。

地球與天王星的比較

發現了一顆太陽系新行星,這是千百年未有的大事件,天文學家們都很興奮,開始著手研究天王星的軌道。

然而,天文學家們發現這顆“年輕”的行星,有點年輕人不講武德,正道不走,經常走偏。因為金木水火土地6大行星都遵循著科學家推算出來的軌道繞太陽執行,只有天王星有點不安分,它在繞太陽執行的時候,老是偏離它應走的路線。

這個時候,牛頓的萬有引力已經被科學家們論證接受,天文學家根據萬有引力推測:在天王星附近,一定有另外一個行星,對天王星施加引力,擾亂天王星的執行軌道。

但是,這些都是猜想,怎麼才能證明呢?這個未知的行星又躲在哪裡?如何去發現呢?一時間,天文學家們可愁壞了,行星去哪了?

這時候,數學家們開始出來幫忙了。1845年,法國人奧本·勒維耶和英國人約翰·柯西·亞當斯分別開始計算這顆未知行星的軌道,以確定這樣一顆行星的性質和位置,據說兩場計算還引發了英法兩國學術界的一場學術競賽!

1846年9月23日,德國天文學家伽勒用望遠鏡觀察到了這顆行星,這就是海王星。

海王星距離太陽平均為449800萬千米,等於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的30.09倍。它比天王星略小,直徑是地球的3.88倍,質量為地球的17.22倍。

海王星

02 冥王星的存在

海王星發現後,天文學家緊鑼密鼓地開始觀測它的軌道,結果發現,這顆新發現的行星,抄襲它的前輩,更不講武德,海王星的執行軌道也不規則,完全不走套路,天性浪漫,放蕩不羈!

這下天文學家有經驗了,紛紛猜測,海王星的外圍一定有另外一顆行星的存在,影響著海王星的執行。

然而,這個可能存在的行星實在是太過調皮了,天文學家們雖然用數學算定了它在天空中的位置,然而用天文望遠鏡想要在無盡星空中找到這顆藏匿在無數星星中的未知,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天文學家們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還是無法找到它的蹤跡。

從海王星看太陽系

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在輪迴中相似。1930年3月13日,美國天文學家湯博根據洛厄爾的計算,接連幾夜拍了很多星星的照片,在檢查這些照片的時候,發現其中有一顆星,發現其中有一顆星,位置發生了偏移。於是湯博斷定這是太陽系的一個新行星。因為只有行星,才會在天空中不斷地移動它的位置。就這樣,又發現了一顆新行星,這就是冥王星,這一天距離天王星的發現整整過去了149年!

冥王星距離太陽很遠很遠,遙遠到天文望遠鏡都很難觀測到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的39.5倍,它的質量卻只有地球的0.24%,繞太陽的公轉週期為248地球年,2006年被踢逐出太陽系。

冥王星,球體上有片地帶呈現愛心

03 夏王朝存在的必然性

大到星體,小到分子,物質之間都存在萬有引力。抽象到文化、文明上來說,文明之間也是有萬有引力的。人類存在於地球之上,在百萬年的惡劣環境的競爭下生存下來,進化成人類,形成部落,形成的文明,必然存在其一定的獨特性。

萬有引力,體現在文明之間,表現為融合與繼承、衝突與毀滅。對於中華文明這類單一主體文明,這種融合與傳承表現得尤為明顯。

漢承秦制,隋唐宋元明清一脈相承,秦始皇制定的中央集權制度影響了中國2000餘年,春秋時期誕生的儒道墨等諸子百家思想更是傳承至今,福澤後人。

秦始皇

中華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一步步發展,繼承前朝,開創新朝,由弱而強。文明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時間的長久積累。一個高階文明的出現,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必定需要出現一種中間形態過渡。比如說,漢字的發展演變,從甲骨文這種原始字型到楷書行書這種規範字體,中間是漫長的演化過程,金文、大篆、小篆都是其中間態。

從目前已有的商朝考古發現來說,商王朝已然形成了高度發達的中央集權式的部落聯盟,建立起統一的奴隸制社會。大邑商、小邦周的概念深入的西周建國初期,並記錄到詩經中。

從現有的考古發現來說,商朝已然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城市,人口聚集帶來的文化經濟上的繁榮。在安陽的殷墟東北部發現80多座宮殿、宗廟建築遺蹟,包括殷商王室的宮殿、宗廟,以夯土為基茅草為頂,稱之為茅茨土階,材料上固然比現在簡陋得多,但規模龐大、佈局有序,儼然有一副帝王之風。盤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盤庚遷都到今天的河南安陽一帶,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 自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國,經歷了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

殷墟直接證明了商王世系的存在,也證明盤庚遷殷後的商朝都城的所在。甲骨文和殷墟的發現,對於中國考古的意義不亞於天文史上天王星的發現。

商代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已經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等造字方法,標誌著已進入了成熟階段。從商代出土的精美青銅器,如:後母戊鼎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商王在宗廟明堂大室賞賜給戍嗣子鼎,作為祭祀交父親的寶鼎;四羊方尊整個器物用塊範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被譽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 。

四羊方尊

商代出土的成熟文字體系和精美青銅器,無不標誌著商代高度發達的文化。這種高度發達的文化,必然需要經歷大量的實驗和漫長的時間去演化,最終融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積澱在時間的長河中。

那麼,問題來了,商代可以考證的世系,可以上推到商湯,大約公元前1600年,到約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戰,商紂王戰敗,商朝滅亡,漫長的500年時間,難道還不能形成這種高度發達的文化嗎?

牧野大戰

所以,我們需要看商朝更早期的文化,二里頭文化和三星堆文化。

二里頭遺址的面積在200萬平方米以上,在二里頭遺址發現有主幹道路網路、宮殿區、宮城城牆、大型夯土建築群、圍垣作坊區、鑄銅作坊、綠松石器製造作坊、貴族居住區、貴族墓葬區、壇及墠類祭祀遺存、青銅禮器群、玉質禮器群、綠松石禮器群等高規格遺存。形成九宮格式宏大格局,確定了都城規劃佈局的基礎框架,層次清晰,等級有序,完全符合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的都城規劃特點,加上二里頭都城所處的天下之中的中心位置,充分體現出二里頭早期國家等級分明的社會結構和秩序井然的統治格局,足以顯示二里頭王者在都城建設中辨方正位,體國經野的政治抱負,形成了王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精神統治的中心,獨具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特質的王朝禮制已經形成。

二里頭遺址

出土於成都的三星堆文化遺址,精美獨特的青銅器,一度讓世人驚歎,甚至認為這是外星文明。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三星堆文化所代表的古蜀國,有著嚴密的宗教體系,以金杖作為王權的最高象徵。這與中原文明體系不相同的另一套文明體系。

這種精美的禮樂青銅器,背後代表王權、神權,這不是一個小部落有實力去燒製鑄造並且有能力儲存,必然是一個超級部落或者國家,才能夠集合整個國家的力量完成禮器的鑄造、禮樂的制定。

三星堆精美的青銅器

所以可以看出商代早期,便已經形成了國家體制,完整嚴密的等級制度,精美絕倫的禮器,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古老文明。

這種文明的誕生,不會一蹴而就,中間必然存在一個演化過程,或者說是存在一個更為古老的文明,那便是夏王朝。商朝時期,已經形成嚴密的國家組織,在這之前應該有一個早期的鬆散式的國家組織形式的存在,那便是夏王朝。

正如,冥王星對海王星施加萬有引力,海王星又對天王星施加萬有引力,形成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不規則軌道;夏王朝的文化傳承到商王朝,商王朝的文化傳承到周王朝,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文明。

在不存在外星文明的降維打擊的情況,文明的發展必然是循序漸進的,由一個文明推動另一個文明的建立與發展,類似於施加萬有引力,一個高度發達的文化必然經歷草創時期、粗獷奔放的年代,然後經歷時間的慢慢沉澱,最終形成一個高度發達,讓世人驚歎的傑作!

今天,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證明著夏王朝的存在,也隨著考古的發現,我們相信揭開夏王朝神秘面紗的時候越來越近,或許更為久遠的唐堯虞舜等三皇五帝時期也能被人們發現。

歷史的迷霧重重疊疊,當我們揭開夏王朝的面紗之時,也許只是歷史的一角,歷史留待後人繼續探索!

仰望星空,探索外太空,驗證生命的起源;腳踏實地,挖掘大地深處,驗證文化的傳承!

星空

近期作品連結:

春夏秋冬又一年,漢唐明清代代傳。

古今中外論天下,詩詞歌賦品人間。

本文圖源網路,侵刪!

5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黃鐵礦並不是地球氧化的可靠替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