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陳杲博士與沃爾夫獎得主沙利文教授合影。瑞中供圖

教育經歷:瑞安中學-中科大少年班-紐約州立大學數學博士-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博士後

陳杲是瑞安人,1994年出生的他現已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據有關資料,他於2006年入讀瑞安中學,2008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12年赴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攻讀數學博士,師從微分幾何界最高獎韋布倫獎得主陳秀雄教授,並與其合作解決了1977年霍金提出的“引力瞬子”問題;2017年獲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爵士等推薦前往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後,師從菲爾茲獎得主文卡特什教授。截至目前,陳杲在世界級平臺已公開發布十餘篇學術論文。

“這孩子特別聰明,會思考、一點就通。”陳杲的高中班主任、化學老師蘇香妹告訴記者,與別的學生不同,陳杲在瑞安中學只讀了兩年,兩年後他就參加高考了,最後以超過一本線84分的成績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高中前,陳杲在小學、初中階段都跳過級,所以,念高中時他比一般同學要小三四歲,表現出來就是膽小一些,與同學交流困難一點,體育方面弱一些。為此,他們會在這些方面加以引導、鼓勵,比如允許他不用參加早自習、晚自習等,保證足夠睡眠;陪他參加長跑等訓練。

學習經驗:理科好,自學能力特別強

“但是,他的思維卻絲毫不遜色,他自學能力特別強,理科方面特別強,經常能出乎意料地解出‘難倒一片’的難題。”蘇香妹告訴記者,讀高中前的暑假,他就已經把高中三年的數理化內容學完了,“見面時,我有些不相信,就出了幾道化學的題目讓他解答,結果,他都輕鬆做完了,更難能可貴的是,解題思路中都滲透著他自己的理解。”

陳杲的高中英語老師王學志介紹說,理科特別是數學是陳杲的強項,“因為年紀小跟同學很難交流到一塊,但是一聊到數學題目,他就會來勁。”相對的,他的文科要弱一些,老師們都會針對性地加以輔導,對這些知識點,陳杲吸收特別快,所以每次月考,他都是在進步的,“同學們對他的學習能力都非常佩服。天才不可複製,但有一點大家是可以學習的,就是平時要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特別是高中階段,自學能力尤為關鍵。”

去年,陳杲給母校發來感謝信。信中,除回憶高中生活、感謝母校照顧外,他還介紹了在中科大的學習情況,“少年班的模式,教學上教師只是提綱挈領地講些重點,主要靠學生自學”。大學學習4年後,他以中科大數學系第一名的好成績,獲得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攻讀數學博士的全額獎學金。

談到學習經驗,陳杲給學弟學妹分享道,要學會自主學習、關注社會,對教材和大綱要吃透,還要積累考試經驗,這些都很重要。

研究成果:解決了兩個重要方程

陳杲的研究成果是在穩定的前提下,解出陳秀雄和唐納森獨立提出的J方程以及丘成桐等人提出的超臨界厄米特-楊振寧-米爾斯方程的變形,在厄米特-楊振寧-米爾斯方程和凱勒-愛因斯坦方程之間建立起了橋樑。審稿人表示,“陳杲引入兩個大膽的想法,解決了兩個重要的方程,類似的結果極為罕見”。

據介紹,這項成果屬於復微分幾何研究範疇,該領域有兩個來自物理學的方程至關重要,一個是成為量子力學標準模型的厄米特-楊振寧-米爾斯方程,另一個是和相對論緊密相關的凱勒-愛因斯坦方程。在穩定的前提下求解這兩個方程,一直是復微分幾何界的核心任務。

1977年,丘成桐解出零曲率的凱勒-愛因斯坦方程。1985年,唐納森、烏倫貝克和丘成桐在穩定的前提下解出厄米特-楊振寧-米爾斯方程。2012年,陳秀雄、唐納森和孫崧合作,在穩定的前提下解出正曲率凱勒-愛因斯坦方程。陳杲的工作是該領域的又一重要進展。

7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王淦昌:三次錯過諾貝爾獎,為國隱姓埋名17年,這就是國家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