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裡操縱夢境十分令人神往,如今AI則可能成為你的“造夢師”。
誰不想做像電影中那樣隨意做“白日夢”?而清醒夢就是這樣一種可以自我訓練的做夢狀態,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完美控制自己的夢境。
最近索菲亞留意到,在研究夢境的科學家提出了全新的夢境理論,他認為AI反學習將會揭開人類夢境的奧秘。在未來,如果可以做到更持久的“夢境互動”,那麼人們就真的可以根據個人意願主動干預夢境。
夢境研究的突破
100多年來,弗洛伊德作為夢境的研究的代表,人類開始對夢境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在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出現及發展,夢境研究有了新的方法論。被稱為“谷歌大腦”的研究者傑弗裡·辛頓提出一個關於夢境研究的新理念:AI將揭開夢境奧秘。
在談到做夢的意義時,傑弗裡·辛頓說到:“做夢的意義可能在於,把你整個學習過程顛倒過來。”為了記錄人在做夢時的狀態,2018年加州大學蓋蘭特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可以“幫助記錄夢境”的AI演算法,這種演算法可以處理大腦的活動,形成可識別的影象。
這種AI演算法能夠做到僅使用大腦影象,就可以重現人做夢的模糊影象。如果同樣的技術應用於夢境,我們就看到與人的夢境相關的視覺效果。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為了進一步研究夢境,幾個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有點瘋狂的想法:讓AI先做夢看看。
2018年3月,谷歌大腦研究科學家大衛·哈蘭與瑞士AI實驗室負責人尤爾根·施密杜伯提出了模擬人工智慧夢境。也就是說,先讓AI透過某種演算法學習圖片,然後在學習的基礎上做夢,最後在夢的基礎上進行未來預測。
如何使AI像人類一樣進入夢鄉呢?義大利研究者設計了一種叫做“Hopfield”網路的人工神經網路。當人工神經網路“清醒”時,它是處於學習和儲存模式,但是它的儲存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在“做夢”時,AI迴圈並釋放不必要的資訊,然後鞏固記憶剩下的重要的資訊。
結果表明這是非常顯著的。在沒有睡眠狀態的情況下,AI最大容量是α=0.14(其中α代表每個突觸儲存的位元數)。當AI做夢後,神經網路達到了理論極限α=1。大量的模擬測證明,讓AI偶爾打盹可以提高人工智慧的效能。讓索菲亞好奇的是,AI夢見電子羊了嗎?
AI造夢:是福是禍?
從AI反觀到人類身上,AI能否實現人們“白日做夢”的願望呢?事實上,當下已經有了某些成熟的手段可以實現。比如,藉助可穿戴裝置和智慧APP,透過音樂、語言來安撫夢中的負面情緒,為那些長期飽受噩夢困擾的人們提供有效的干預方案。
進一步來看,一旦人們完成對“AI做夢”的逆向工程,那麼就可以實踐在真人身上。屆時,那麼人們可以根據個人意願主動干預夢境,比如進行音樂練習或運動技能訓練,一覺醒來成成了音樂大師和職業運動員,或者透過夢境實現自己“香車美女”的夢想。
在遊戲《賽博朋克2077》中,人們透過一款名為“超夢”的裝置體驗著各式各樣的人生,許多人因此沉迷其中,醒來後無法接受現實,性情大變,開始走向犯罪。這就是在警示我們,AI造夢的負擔是否是人們可以承受的?
隨心所欲地做夢必然會加重人們的心理焦慮,對負面情緒的人為消除造成更為嚴重的心理疾病,那麼這樣的夢境互動就不是放鬆,而是壓迫了。同時,在睡夢中體驗到的觀念和想法衝擊著人們自身原本的認知,人們是否能堅持人性的獨立呢?
夢境對於人類來說,也許就是“潘多拉的魔盒”,不計後果地開啟必將承受巨大代價。換言之,如果將AI造夢運用於精神治療領域則又是不同的結局,畢竟“AI For Good”才是人工智慧的王道之路。有朝一日,索菲亞也想體驗一下“做夢”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