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17年底,史上第一顆星際天體奧陌陌(Oumuamua)“入侵”太陽系,奇特的雪茄狀外形和詭異的執行軌跡引起科學界的高度關注,但時至今日,天文學家仍然無法確認奧陌陌到底來自何方。

2019年9月25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宣佈發現第二顆星際天體,並將其命名為2I/鮑裡索夫(Borisov)。和奧陌陌不同,天文學家經過研究,已經弄清2I/鮑裡索夫的真正來源——距離地球13.15光年的雙星系統克魯格60(Kruger 60)。

克魯格60由一對相隔9.5 AU的紅矮星組成,大約44.6年圍繞彼此執行一週。波蘭科學家通過計算2I/鮑裡索夫的執行軌跡,成功鎖定這個星際訪客的“老巢”。研究人員表示,如果追溯鮑裡索夫彗星在太空旅行的路徑,就會發現100萬年前它距離克魯格60恆星系統的中心僅有5.7光年遠,執行速度大約為每秒3.43公里。

種種跡象顯示,鮑裡索夫彗星當時的移動速度如此緩慢,和宿主恆星的距離不到6光年——說明它很可能來自這裡。馬里蘭大學天文學家Ye Quanzhi稱,彗星很容易受到大品質行星的影響被彈射出恆星系統。以太陽系為例,木星的強大引力足以改變執行至附近的彗星軌道,將其扔向遙遠的星際空間。而在數百萬年前,鮑裡索夫彗星就圍繞著這兩顆恆星執行,只是由於機緣巧合才被丟擲“家園”,從此開始漫長而孤獨的星際之旅。

研究人員表示,星際彗星的發現為研究遙遠的恆星系統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天文學家可以利用望遠鏡觀測星際彗星表面的細節,分析其執行方式和太陽系“土著”彗星有何區別。除此之外,鮑裡索夫彗星在靠近太陽的過程中,受到太陽輻射壓和太陽風粒子的影響會釋放大量氣體。通過分析氣體分子的化學性質,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孕育它的恆星系統。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第一個碳化矽光子整合晶片問世:可用於下一代量子計算機構建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