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話說,某一天深夜,我正在實驗室糾結著剛寫好的文章要投哪個雜誌,隔壁實驗室的一位師兄正巧路過,師姐便笑著說,「師弟,你可以讓這位師兄指導指導,他可是在 Nature 系列的雜誌發過文章」。

我一聽肅然起敬,不禁感嘆「師兄真厲害!」。只見師兄老臉一紅,對我說,「你別聽你師姐揶揄我了,我那發的是 Scientific Reports。」

我聽了,不禁黑人問號臉:「Scientific Reports 和 Nature 有這樣的關係?我還以為 Nature 系列的期刊只有 Nature 和 Nature 打頭的子刊呢」。

「師弟,你這就孤陋寡聞了,Nature 這個出版商底下的期刊可不止以上兩類呢」,師兄講著端了把椅子坐在我旁邊,拍了拍我肩膀開始給我科普……

Nature 旗下期刊的分類和等級

隨著我國科研實力的飛速增長,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學者在 CNS 等頂級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

Nature 雜誌與所有的 Nature 子刊,都屬於英國的 Nature 出版集團(Nature publishing group)。除此之外,Nature 出版集團還擁有數目眾多的其他期刊,都統一被稱為 Nature Research 系列期刊。

相對於 Nature 正刊這個綜合性期刊,Nature 子刊大多聚焦於某一個領域的研究發現和綜述,隨著科學的發展,其數目也在不斷增多,截止 2021 年 2 月,nature.com 上的期刊列表裡已經顯示有 155 種期刊。

目前,Nature 出版集團更名為 Nature Portfolio,並和 Springer 出版集團進一步合併成了 Nature Springer 集團,提供超過 3000 種範圍廣泛的一系列期刊,是當之無愧的科研服務商巨無霸。

Nature 旗下的期刊,除了正刊外,可以被分為以下幾類(圖 1,圖 2 左):

第一類,是冠名「Nature」的期刊 (Nature-branded journals),通俗來說就是雜誌名以 Nature 打頭的,也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 Nature 子刊。

進一步來說,分有兩種系列:

第一種是研究系列,比如 Nature Chemistry,Nature Medicine。

第二種是綜述系列,比如 Nature Reviews Cancer,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第二類,是除了正刊外的一些綜合性期刊。

比如大名鼎鼎的 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及 Scientific Reports。雖然國內這兩種期刊一直在風口浪尖,但 Nature 對它們非常重視,在網站裡突出顯示,並單獨給出雜誌網站入口。

其中還包括一些小系列,比如 communication 系列期刊,NPJ(Nature Partner Journals) 系列期刊。這兩個系列的期刊很多都還是新刊,影響因子也不是很高,大家投稿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

圖 1

Nature 旗下的期刊,根據大家的認可度,通常可分為 5 類(圖 2 右)

1)正刊等級最高;

2)Nature 打頭的研究系列子刊和 Review 系列子刊;

3)Nature Communication(NC,屬於Nature 打頭的特殊期刊):

發文量大(2018 年發文 5500 多篇,2019 年更是將近 6000 篇),版面費貴;

4)Nature 出版集團和其他單位合作創辦的刊物:很多刊物已不亞於子刊;

5)Scientific Reports。

隨著 Nature 旗下期刊的進一步發展,以前的期刊等級定位也在逐漸變得模糊。

圖 2

國人發表比例與國產 SCI 期刊

自去年國家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通知》,明確要求國內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 1/3,「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後,國產 SCI 期刊就成為了科研工作者們發表論文的最佳選擇。

那麼,Nature 旗下有沒有「國產」SCI 期刊呢?

根據自然中國官網裡的「中國合作期刊」列表,Nature Springer 集團與國內雜誌社合作出版的 SCI 期刊已經達到了 15 本(表 1)。

2019 年國產 SCI 影響因子「前 10 強」裡,Nature 期刊旗下佔了 3 席,分別是 cell research,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 和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並且,這三本期刊的影響因子過去幾年都經歷了一波暴漲。

比如,Cell Research 2017 年影響因子還是 15.4,2018 年就漲到了 17.8,2019 年直接飆上了 20.5。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18 年影響因子只有 5,2019 年暴漲到 13.5。

真可謂是「以前對我愛理不理,如今讓你高攀不起」。

目前,不少國產 SCI 雜誌都是新刊,還暫時沒有影響因子,說不定也會是潛力股。我國的科研工作者們投稿文章,考慮 Nature 旗下的國產 SCI 期刊還是很不錯的。

表 1

Nature 旗下期刊國人發表的比例不算高,超過一半的雜誌國人發表比例小於 20%。發表比例超過 50% 的雜誌有 8 本,其中有 6 本都是國產 SCI 期刊。

最高的是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國藥理學報),比例達到 91.89%。非國產 SCI 的兩本期刊分別為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和 Cell Death & Disease,可以看出,這兩本期刊對於國人也還是很友好的(圖 6)。

但是,我國在 Nature 旗下高分權威雜誌的發表佔比還不高,在國人發表佔比 10% 以下的 44 本期刊裡,Nature 研究系列子刊和綜述系列子刊加在一起有 27 本。過去兩年,我國學者在 Nature 正刊發表佔比為 12%。

不過最近幾年,我國科研實力飛速增長,在 Nature 正刊和子刊裡捷報頻傳,相信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發表在 Nature 旗下高分權威期刊上。

圖 6

對 Nature 旗下期刊快速擴張的看法

2019 年,自然出版集團宣佈新增三本旗下子刊,分別是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ture Metabolism 和 Nature Reviews Physics。2020 年,又再次宣佈新增三本子刊,Nature Aging、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 和 Nature Reviews Methods Primer。

自然出版集團在近些年快速擴張的做法,也受到了學術界的質疑和批評。

有人認為這是商業行為,透過不斷新增期刊和 Open Access 的方式,利用中國科研投入飛速增長的紅利,把中國人的錢賺得盆滿缽滿。自然集團作為享譽盛名的百年科研出版商,不應該如此急功近利,最後,只能培養出一些類似 Scientific Reports 這樣的「灌水期刊」。

而自然出版集團的這一系列操作,也遭到了諷刺和調侃。比如有人參考 Nike 的 just do it,為自然出版集團(Nature Publishing Group,NPG)設計了 just publish it 的廣告(圖 3):

但是也有人認為,Nature 子刊不斷推出子刊,是科研不斷髮展的結果。

近些年來,經濟增長,科研的投入不斷增多,科研人員數量不斷增加,高水平的論文也肯定會隨著水漲船高,特別是熱門領域的科研成果會越來越多,所以新刊的收錄範圍也多是圍繞熱點。

況且這些雜誌的發文量也不大,單篇文章的質量也沒有被普遍質疑下降。所以其實也無必要進行口誅筆伐,畢竟「該發的人還是能發,發不了的人照舊發不了」。

總之,Nature 已經上車了,科研工作者們要不要上車,就是考驗大家的時候了。

學科領域、影響因子和分割槽

學科領域

我們來看一下 Nature 旗下期刊分佈的學科領域。

雖然 Nature 旗下期刊在多個學科都有分佈,並且還有綜合性期刊,但是中科院分類中大類醫學類的雜誌佔據了半壁江山,達到 56 本,遙遙領先於其他學科。

排名第二的大類是生物類,有 22 本,物理、化學、工程技術等學科雜誌的數量則少於 10 本。

醫學類不愧是最大的生產文章的學科,在 Nature 旗下期刊裡也體現出來(圖 4)。

圖 4(分類參考中科院大類)

影響因子和分割槽

接著我們來看一下 Nature 旗下期刊的影響因子和分割槽的分佈情況。

如圖 5 所示,除還沒有影響因子的新刊,Nature 旗下影響因子超過 30 的期刊有 8 種,其中影響因子超過 50 的 5 種期刊,都是綜述系列的子刊,最高的是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達到 71.189。

Nature 旗下的文章大部分影響因子都很高,影響因子 <5 的只有 37 種。從中科院分割槽來看,1 區 top 的期刊有 61 種,佔比超過一半。中科院 4 區的期刊只有 8 種,大部分 Nature 旗下期刊的水平是非常高的。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Nature 旗下期刊自引率的統計情況。

有統計的期刊中,只有一種雜誌的自引率超過 30%,為 Hypertension research,一本超過 20%,為 British dental journal,其他的自引率都很低。

從自引率情況可以看出,期刊質量還是非常過硬的。

圖 5(只統計公佈了影響因子和分割槽的期刊)

總 結

那麼,今天對於 Nature 旗下系列期刊的介紹就到這裡了。相信經過這次介紹,大家對 Nature 旗下的雜誌及其結構等級和現狀有了一個更加系統的認識。

對於國內的科研工作者來說,可以優先考慮 Nature 旗下的國產合作期刊嘗試投稿,一些潛力大的新刊也是不錯的投稿選擇。

新的一年已經開始,祝各位科研工作者在牛年裡實驗順利,多發 Paper!

27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燒杯中“可跳動”的三維列印心臟,人可不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