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不知不覺間新冠肺炎疫情持久戰已經打響了快一年,疫情的發生也加速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時常會產生孤獨感、距離感,這種對交流和陪伴的渴望間接地繁榮了對話型虛擬生命的市場。

近期,曾憑藉 Wolves in the Walls 獲得艾美獎的 Fable Studio 工作室,宣佈推出了兩個陪伴式 AI 虛擬生命:它們的名字是 Beck 和 Charlie。它們將能夠像真人一樣,與使用者進行 對話。

在 Fable Studio 的領導者看來,未來,陪伴式虛擬生命將擁有巨大的市場,而他們的目標則是讓這些虛擬生命儘量做到常人能做到的事。使用者可以與它們簡訊聊天、影片聊天、玩遊戲、聽音樂,甚至可以跟隨並記得自己陪伴過的人。

陪伴機器人真的能消解人類的寂寞?

陪伴,是人的剛性需求之一。在 Fable Studio 推出的陪伴式 AI 虛擬生命之前,其實已經有了類似的存在:AI 情感陪伴機器人。雖然它們是不一樣的存在,但共同之處都是開發者期望透過科技的手段來消解人類的寂寞。

科技的進步使 AI 情感陪伴機器人可以與人們建立情感共鳴,基於此,一些國家開始以機器寵物的方式替代動物療法幫助特定疾病的治療,似乎是一件很具有現實意義的事情。AI 機器寵物也已經在臨床上證明了其對老人陪護及心理疾病治療的益處,在美國,已有成 千上萬的機器寵物應用於醫學治療。

隨著目前年輕人口比例不斷下降,用技術來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但這樣的醫療方式其實也存在不少的爭議。

人工智慧專家、谷歌中國前負責人李開復博士曾經公開抨擊過使用人工智慧照顧老年人這一行為,他表示,讓老年人與虛假的、沒有生命和情感的機器人交流是一件殘忍的事。愛 丁堡大學機器人中心主任 Sethu Vijayakumar 教授也指出,機器人護理人員的普及,可能會使老年人日益被孤立。

我們通常意義上所理解的“陪伴”,不可避免的就是共情能力,即有能力從對話中識別出使用者的情緒,並檢測情緒隨時間的變化以及理解使用者的情感需求。同時還有對話能力,這裡的“對話”不僅僅是指單一機械的“被動迴應”,而是包括了“平等對話”以及“主導對話”,但就目前而言,這似乎是需要跨越的方向。

因此,不論是從倫理還是從情感角度來講, 我們不禁會自問:“陪伴式機器人的存在更多地在隔離人類,還是真的在幫助人們 ?”

你會選擇一臺陪伴式機器人嗎?

目前,關於 AI 陪伴機器人探索的方向,主要還是聚焦於陪伴和教育小孩、戀愛、陪伴老 人等。與人的陪伴不一樣,AI 機器人可以依據 每個人的口味量身打造,始終是一個順從聽話的陪伴者。

《群體性孤獨》一書中指出 :“數字化的社交關係和機器人恰恰為我們製造了一種幻覺:我們有人陪伴,卻無須付出友誼。”但人們在試圖透過與機器互動尋求慰藉的同時,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投入了個人情感。可虛擬和現實世界的圍牆十分明顯,機器寵物囿於技術,無法 給予主人情感上的反饋,二者之間的關係就好比一場單相思或者暗戀。

由於人們對於陪伴的渴求都更加強烈,智慧機器寵物在人類生活中的比重似乎逐漸增加, 人與機器的關係也開始變得“足夠真實”。但我們想要換取高質量以及個性化服務的前提是:釋放更多的個人資訊以及情緒給“服務”於你的機器人。說白了就是“用你的資料去換取更 好的服務”,而這也避免不了對我們個人隱私洩 露的擔憂。Vijayakumar 教授也表示:“這是一個有趣的道德取捨,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領域。”

也許,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未來陪伴機器人不再是冷冰冰的機器,它可以在和人“交流”和“交往”之後,與人建立情感,並且也同樣可以成為人類生命不可或缺的成員。而在缺乏長期研究的情況下,這些基於人機情感互動技術的仿生寵物究竟是治癒群體性孤獨的良藥,還是加劇人類情感疏離的幫兇,或許只能交給時間來驗證了。那麼,那時候的你,是否會願意將自己的情緒釋放給一個需要依靠系統 資料來維繫你們之間交流的虛擬生命呢?

17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今日科技話題:可程式設計光量子計算晶片、聯合移植術、綿羊胎兒腸道、電子角動量、恐龍滅絕、寬吻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