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我們都知道萬事萬物最終都會走向死亡,生命當然也不例外。事實上不僅僅是生命,非生命的東西在歷經漫長的時間洗禮之後,也會走向死亡。

小到一塊石頭,大到我們的太陽,甚至浩瀚的宇宙,都逃脫不了時間這把“殺豬刀”!

那麼生命為何一定會死亡呢?大自然為何沒有進化出不會死亡(自然死亡)的物種呢?

首先,什麼是生命?

生物學角度的定義是這樣的:具有自我繁衍,生長,同時能夠感知外界環境變化的物質。說簡單點就是具有新陳代謝功能,能夠迴應外界刺激的開放性系統。

目前人類對生命的分類分為五大類:真菌,細菌,植物,動物,人類。

一開始人類也歸類為動物範疇,不過為了區別於動物,體現出人類特有的高階智慧和認知,將人類單獨列為一類。

具體如何分類都不重要,那只是人類制定的標準。重要的是生命為何都會走向終結?

我們看待生命時,基本上都會從宏觀上來觀察,很少從微觀領域進行探究。

實際上,不管是生命還是非生命,都是由基本的粒子構成的,這種粒子就是原子。

萬事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不同的原子構成不同的分子,然後組成各式各樣的物質。原子結構和成分的不同造就了豐富多彩的世界。

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中子構成,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粒子。雖然質子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夸克構成,但由於夸克禁閉的存在,意味著夸克不能單獨存在,所以質子中子也算最基本粒子。

人類雙眼只能看到宏觀的東西,只能看到宏觀的變化。而實際上宏觀物質的變化本質上都是微觀粒子的變化造成的。如果我們把宏觀物質不斷放大,就會看到更微觀的世界,一個細胞,DNA,原子,然後是最基本粒子。

我們通常會認為宏觀物體一動不動,但世界上任何物體在微觀世界下都在不停地運動著。

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運動的,這點適用於整個宇宙。無論是最基本粒子,還是浩瀚的天體都是如此。而運動就會產生變化,就會產生消耗,都會不停地進行能量消耗。

生命,也是有無生命的元素構成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了100多種元素,所有這些元素都會發生衰變。但無論如何變化,質能是守恆的。生命死亡了,但物質和能量並未消失,只是各種元素又重新迴歸到大自然了而已。

從這點上來講,死亡不過是存在形式的變化,宇宙在不斷迴圈罷了。

生命都來自於星辰大海,最終也必將回歸到星辰大海。

生命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而細胞生長分裂的次數是有限的,一旦細胞分裂生長能力變弱,意味著衰老的到來,死亡也就不可避免。

從進化的角度來講,大自然也是不允許永生存在的。

進化的方向確實很隨機,但有一個基本前提就是:適應環境。大自然會選擇適應環境的進化基因,淘汰不能適應環境的基因。

而環境一直在不斷地變化,意味著進化不會停止。而進化發生在繁衍下一代的過程中,所以生命需要透過不斷的繁衍來適應周圍環境。

不會死亡的生命意味著進化的停止,沒有了進化一定會被大自然淘汰。

從物理學角度講,存在著“熵增原理”。熵,是衡量事物有序程度的度量,熵越大,事物越混亂,越無序

而熵增原理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會無情地走向熵增,也就從有序走向無序。

生命,其實就是非常有序的物體,但總有一天會走向無序(死亡),這是任何事物都無法避免的。

無序才是大自然的最終走向,有序只是短暫的存在。

或許有一天,人類憑藉科技能夠把我們的意識“下載”收集起來,達到“永生”。但任何形式的永生都是相對的。連浩瀚的宇宙在遙遠的某天都會走向終結,何況我們人類呢?

9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北極要變天?大量史前生物現身,15000萬年前的生物都來了